熱門話題
熱門話題

【香港醫療系統】有何問題?10年後我還能依賴公營醫療服務嗎?

香港有優質的醫療制度,但卻面臨巨大的挑戰,包括:人口老化而令醫療服務需求增加、醫療成本上漲等,不禁使人擔心10年後的公營醫療服務能否正常運作。就此,Bowtie請來理財專家智偉,為大家深度分析。
審核 John Sze
日期 2024-04-18
更新 2024-04-23
目錄
南韓醫生大罷工,香港醫生同樣壓力爆煲公營醫院現況如何(等候時間、醫生比率、流失率、收費)人口老化對公營醫療系統構成巨大壓力愈見頻繁的醫療悲劇過五關斬六將:真正的等候時間(見專科醫生>檢查>手術) + 幾大常見疾病/手術未來10年3大隱憂:人口老化、醫護流失及政府結構性財赤2033年的醫療系統情況推演(等候時間、流失率、醫護水平、收費)唔想等到天荒地老,可以點?
~12 月 Blog 專屬限時優惠~
首年保費高達 4 折優惠!
危疾保、人壽保、戰癌保、觸木保:首年 4 折;自願醫保:首年 5 折

南韓醫生大罷工,香港醫生同樣壓力爆煲

今年年初,南韓發生醫生大罷工,超過一萬名住院和實習醫生加入,並拒絕復工,引致南韓部分醫院日常營運出現嚴重問題,連緊急醫療都受到影響。事件至執筆之時,仍未有妥善解決的跡象;但無論往哪個方向發展,背後的爭論和問題,似乎並不是南韓獨有,不禁讓人去問:這種事情,在香港會發生嗎?

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就在facebook個人專頁提到對香港醫護有信心,因為在過去的SARS和COVID疫情當中,一直謹守崗位,值得全港市民尊敬。然而,曾先生亦提到一點,非常值得讓香港人擔心:

「睇番香港統計數字嘅情況,我哋其實都唔係好得過南韓幾多。單係講醫生比例,依家喺香港,我哋每 1000 名人口當中,只係得 2.1 名醫生,唔講唔知,呢個比例比南韓 2.6 名醫生仲要低。」

人口嚴重老化,醫生人口比例低,醫護加班超時嚴重,這些都是南韓醫生面對的其中一些問題;同樣問題,單看2.1這個數字,可以想像到香港公營醫療系統的醫生,工作量甚至比南韓醫生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回想起十多年前大學畢業時,筆者就有好幾位朋友,在公立醫院實習和工作。要約他們食飯踢波,真的一點都不容易,因為總有機會遇上「on call」,要立即回醫院緊急工作。

即使有緣相見,亦只能匆匆交談,因為除了排山倒海的醫院工作,還要為專科考試而溫習。這就是我對香港醫生的印象,直至他們升到一定的階層,或是轉往私營機構發展,才能脫離早期的非人生活。

曾先生亦在帖文中提到,香港現時已經人口嚴重老化,未來發展更令人擔憂;到2050年,香港便會成為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面對醫生短缺,同時間人口嚴重老化,究竟香港現時的醫療服務,負荷過重的情況有多嚴重?在這個發展趨勢下,10年後又會變成怎樣?

公營醫院現況如何(等候時間、醫生比率、流失率、收費)

假如你自己或是親友,試過因為種種問題,而要排公立醫院急症,相信你會感受到公營醫療負荷過重的切身之痛:如果你不是被評為緊急或以上的嚴重程度,即身體有明顯傷口流血不止,甚至已經昏迷不醒,那你極有可能要在急症室外,等候數小時才能第一次見到醫生(見新聞例子)。

睇急症要排隊數小時,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醫生不足。根據立法會《數據透視》(文件編號為 ISSH0 9 /2023),香港的每1,000人口醫生比率只有2.1,低於眾多發達國家及地區,包括早前提及的南韓,以及日本、新加坡和台灣等經合組織成員國。

註:圖片及數據來自立法會《數據透視》(文件編號為 ISSH0 9 /2023)。

醫護人手不足,理應要針對問題對症下藥,加快聘用新醫生。可惜在香港要培訓一個新醫生,得從醫科生學位開始著手,但由學生變成實習醫生這個過程,已經要花上數年的時間。遠水不能救近火,因此在新血加入之前,保留舊血絕對是重中之重。

但因為包括移民潮及退休潮的種種原因,近年公營醫生的離職率,反而有急升的趨勢,讓公營醫療體系雪上加霜。而在離職醫生當中,以急症科的情況最為嚴重,離職率由2017年的6.3%,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11%,可謂醫生離職潮的重災區。大批急症專科醫生的離職,大概就是非緊急急症等候時間,在這幾年間上升了20%至30%的原因(詳見下文)。

註:圖片及數據來自立法會《數據透視》(文件編號為 ISSH0 9 /2023)。

不過,以上提及的環節,還只是針對急症服務方面的轉變。事實上,離職率幾乎在所有專科,都錄得明顯的上升,因此人手短缺,已經普遍地發生在公營醫療體系當中大部分環節。相對於急症,更多人是因為非緊急的問題和長期病患跟進,而使用公營醫療。

跟據《醫管局統計年報 2022-2023》,單單在2022-23一年間,就有超過800萬人次使用專科門診服務,而使用基層醫療服務的亦達到531萬人次。香港人口大概為七百多萬,公營醫療體系卻要應付數以千萬計的服務人次,單看這些數字,就能想像到香港的公立醫院有多忙碌。

服務壓力如此龐大,但珍貴的醫生資源卻在近年加劇流失,因此在急症外的大部分服務,等候時間一樣錄得誇張的升幅;不同的是,急症的等候時間是以分鐘計算,耐性好總會在當日等得到見醫生,但其他專科的等候時間,往往是用「月」甚至「年」去計算

根據《數據透視》(文件編號為 ISSH0 9 /2023)由2017年至2022年5年間,多項專科門診和檢查診斷服務的等候時間,上升了7至33星期,讓本來已經誇張的等候時間,變得更難以接受。試想想,像X光造影和磁力共振這些必要性高的診斷檢查,居然要等上3至4年不等的時間,足以令到初期的疾病「升lv」成為絕症!

註:圖片及數據來自立法會《數據透視》(文件編號為 ISSH0 9 /2023)。

可是,即使急症要等數小時,專科要等數個月甚至數年,都不減大眾對公營醫療的支持或依賴,原因在於公私營之間的收費,存在著天壤之別:公營醫療大部分項目的收費,只是$200以下;住數天醫院,進行一系列檢查甚至手術,住院費每天也只是$120。同樣的程序,在私家醫院進行,恐怕便要至少以萬計埋單,收費相差或有100倍之多!即使等候時間變得更長,單憑極低收費這一點,便足以讓百萬計的中低收入家庭,繼續依靠公營醫療,去交托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若從經濟學角度去理解公營醫療大排長龍的現象,我們只須用到簡單的市場供應和需求的模型,便能解釋到現時的情況。由於公營醫療屬政府大幅津貼服務,定價比起私營醫療相差十倍甚至百倍,因此在津貼價格下,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的情況。同時間,我們可以將醫生人數視為醫療服務供應的主要部分;在醫生離職率高企之下,供應將會繼續受壓,而無法容易以提升供應,去解決供不應求,以致嚴重的輪候情況持續。

全網最抵:Bowtie 網誌專享 VHIS 優惠!

驚私家醫院收費貴,但又唔捨得買自願醫保?

Bowtie Pink提供全數賠償*,長遠保費平市場一截^,限時用埋Bowtie 網誌專屬優惠碼【BLOGDECINSURE】,首年保費 5 折,平過恒常優惠!



*全數賠償是指不設分項賠償限額,並只適用於指定保障項目。應付賠償受自付費餘額(如適用)、每年保障限額、終身保障限額及其他包括合理及慣常收費、投保前已有疾病、中國內地指定醫院名單及有關在美國就醫等所規限,有關產品詳細條款及細則、產品風險及不保事項,請參閱相關產品網站及保單。
^根據 Bowtie 於 2023 年 7 月 31 日就同類型 (全數賠償、普通房級別、自付費級別) 網上投保自願醫保的市場調查結果,Bowtie Pink 自願醫保 (普通房) 0 歲至 80 歲非吸煙人士月繳保費都較平。不同醫療保險計劃之保障範圍及保障額各有不同,詳情請參閱有關保單,以及其條款及細則。

人口老化對公營醫療系統構成巨大壓力

供應方面受壓,那需求方面呢?這就要從現時使用公營醫療的群組分析,以及香港的人口結構入手。在醫管局《2022-2027策略計劃》提到,如果按年齡劃分群組,公營醫療服務的使用者,非常集中在65歲及以上的長者;其服務比例成本亦持續上升,由2015-16年年度的46.9%上升至2019-20年度的49.9%,在執筆之時恐怕已經超過一半。

在醫療服務比例成本中,65歲及以上的長者佔了超過一半;哪現時長者佔我們總人口的比例,大約有多高?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人口數據,香港於2023年年底的估算人口,大概為750萬;當中,年齡達65歲及以上的約為168萬,佔總人口的22.4%,幾乎每4個香港人,就有一名是65歲及以上的長者,已經為全世球同類數據當中排名前10左右,情況絕對令人擔憂。

至於為甚麼長者比起其他年齡群組,更頻密地使用公營醫療服務,這牽涉到眾多原由,包括健康退化問題、長者貧窮問題、團體保險完結及財務策劃欠奉等等。以上提及的原因當中,健康退化問題值得所有年齡群組關注。

在醫管局文件當中,透露出超過一半以上的長者,身體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和癌症等合共25種特定慢性疾病(見下表)。一旦患上這些疾病,患者便極有可能需要接受長期觀察和治療,每隔一兩個月,便要「覆診拎藥」。

註:圖片及數據來自醫管局《2022-2027策略計劃》。

由此可見,隨住年齡增長,因為患上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而要接受長期治療,只是年時問題,甚至是人生中必經之路(80歲及以上群組有75%人患有慢性疾病)。即使醫療技術再進步,大多只能做到延長壽命,而非徹底根治疾病。

愈見頻繁的醫療悲劇

由於供求嚴重失衡,除了等候時間愈來愈長之外,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亦變得愈來愈長,加班超時在人手短缺的情況下,漸漸成為新常態。在正常情況下,公營醫療體系已經超出負荷,一旦進入每年流感高峰期,甚至是近年的COVID大爆發,它便會瀕臨崩潰。

今年年初的流感和COVID高峰期為例,就讓內科病房使用率超出負荷,錄得116%的數字。116%使用率是甚麼意思?就是假如正常情況下,醫院只提供100張病床,100%使用率就代表全部100張病床都已被使用。但每逢流感高峰期,部分醫院為了接受更多病患,便會在病房甚至走廊,臨時加添16張病床,超出了醫院本來的病床數目16%。

但最令人刻象深刻,莫過於在2022年年初的一波COVID大爆發,大量病人因為染上COVID,而要排隊入院公立醫院。可是大部分醫院的病床使用率,早已到達100%以上的極限,同時間部分醫護亦因為染疫而不能工作,最終有不少病人要在醫院外的露天空間暫住一兩晚,等候入住醫院內的病床。適逢當時天氣寒冷,室外氣溫只有10度左右,不少染疫長者「凍到騰騰震」,情況有如難民營一般,看見令人心酸。

在這種高壓的工作環境下,我們亦不難想像到醫療事故發生的機率,或是事故的嚴重性,只會變得愈來愈高。今年3月,飽受病魔和醫療事故拆磨多年的「小天瑜」,最終病情惡化而與世長辭,短短8年的生命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病床上度過。「小天瑜」於2018年患上惡性腫瘤橫紋肌肉瘤,2020年5月於瑪麗醫院進行腫瘤切除手術期間發生醫療事故,導致心跳停頓達52分鐘,最終因腦部嚴重受損而成為植物人。願「小天瑜」在往生的世界中,可以像其他小孩般健康地玩耍,不用再依賴維生儀器,可以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

或許「小天瑜」的健康情況,本來就不容樂觀;年紀小小,就患上癌症,得接受有一定風險的手術去續命,而遇上致命的醫療事故。但其實致命的醫療事故,並不需要發生在手術室中;簡單如未有啟動氧氣供應掣,結果同樣致命。在2023年11月,就有一名長者在轉往深切治療部期間,因氧氣供應閥未有開啟,而導致病情惡化離世。在是次醫療事故中,並不涉及難度高的手術,亦不涉及複雜的醫療程序,只是單單漏做了開啟氧氣供應這個動作,在幾分鐘內便能奪去病患寶貴的性命。

過五關斬六將:真正的等候時間(見專科醫生>檢查>手術) + 幾大常見疾病/手術

剛才提及的專科及檢查輪候時間中,根據2022年的數據,要約見如內科和外科這些熱門的專科,都要等候近2年的時間;而要進行X光造影和磁力共振這些必要性高的診斷檢查,則要等上3至4年不等的時間。但無論是2年也好,3至4年也好,這些數字並不是真相的全部,因為當你的身體真正出現毛病時,才能體驗到公營醫療實質的輪候時間有多可怕。

新聞透視報導中的幾位病人為例,長者很容易便會遇上眼疾問題,而視力受損,將會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能力,甚至引起其他的風險,如「睇錯燈俾車撞」或「落樓梯叉錯腳跌親」等。可是單單輪候約見眼科醫生,便得等上2至4年的時間,視乎你所屬的醫療聯網分區而言。

不過,即使能見到專科醫生,也很大機會是另一場等待的開始,因為第一次的見面,只會進行醫療問診和初步診斷;如身體問題是明顯能診斷出來,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非緊急的情況或須再等一年半載才能安排到,而這已經算是較快根治問題的情況。

如面對的是疑似癌症或心臟問題的情況,由於發病的器官為內臟,並不是能透過問診和觀察就輕易診斷出問題,同時亦難以判斷病情的嚴重性以作出後續醫療跟進,因此接受X光造影和磁力共振這類診斷檢查,幾乎是指定動作。可是,如當刻的病情並沒構成緊急情況,病人便極有可能等上3至4年,才能真正接受檢查,而這場等候就是很多嚴重疾病病人未必能跨得過的距離。

完成了檢查,又需要再等另外數星期至數個月,才能再見到專科醫生「睇報告」和討論後續治療;如果要進行手術,非緊急的情況又要再等數個月。換言而之,由約見專科醫生到真正得到治療,實質等待的時間,極有可能長達4至8年,視乎病情及所屬聯網等因素而異。

總輪候時間 = 排專科 + 排檢查 + 排睇報告 + 排手術

常見醫療程序估算總輪候時間

  • 白內障手術:約2至4年
  • 膝蓋韌帶接駁手術:約3至5年
    全關節置換手術:約4至8年
  • 大腸鏡檢查/手術:約2至4年
  •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通波仔):約3至6年

*假設為穩定新症

未來10年3大隱憂:人口老化、醫護流失及政府結構性財赤

如果你以為4至8年的實質輪候時間,已經是不能接受的等待,我則必須要提醒各位,這種等待恐怕只會每況愈下,因為不論人口結構、醫護供應以及政府資源,這三大影響公營醫療系統的因應,都在急速惡化中。

1. 急劇的人口老化

在探討公營醫療需求的章節中,我們已提到65歲及以上的長者,他們的病床使用率是65歲以下人口的5倍;於2019年的數據,18%的長者人口,已耗用了醫療服務成本的一半。現在,香港已經有約22.4%的人口為65歲及以上的長者;10年後,這個數據將會出現甚麼變化?

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機構的評估,都不難作出同一個結論:10年後,香港的人口老化問題,將會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地區。根據人口統計網站Population Pyramid的推算,香港於2033年的人口,跟現在相若,維持在740至750萬之間。可是經過10年,若然沒有得到大量年輕人口的補充,65歲及以上的長者人口比率,2033年將會提升至30.2%之高。

註:左圖為香港在2033年的人口金字塔推演,已呈明顯的倒三角形,表示出生率極低和人口老化極嚴重的形態。

人口老化之勢,在近年的年輕人口移民潮之下,只會雪上加霜。倘若政府未能從其他地方補回足夠的年輕勞動力,到了2033年時,實際情況或會比現在的推演更為嚴重。

2. 醫護流失難迅速解決

在近年移民潮的壓力下,醫護流失率創出新高,公營醫療體系即使感受到龐大的壓力。即使在未來10年,我們先假設移民潮並不會持續,醫護人數也很有可能會繼續下跌。大家能推斷出背後的原因嗎?

在人口金字塔中,我們能夠觀察出,即使是2023年的人口金字塔,已經明顯地上重下輕,即年近60歲的人口,遠比20歲以下的年輕人口為多。將這個數據,套用在勞動市場中,即在未來10年,因為退休而導致的勞動力流失,將會遠比能補充勞動力的畢業生為多。考慮到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都須要接受長年的教育和培訓才能聘用,單靠本地畢業生的補充,絕對填補不了未來10年龐大的退休勞動人口。

有見及此,政府已在近年積極地招騁外地醫護來港工作,並在內地以各種方式(包括直接聘用或交流等)引進醫護。不過,最終能否長遠改善整體醫療人力資源,則言之尚早。

3. 政府財赤或成結構性

考慮到老年人口比率,將會在10年間,由22.4%急升至超過30%,即使人口總數不變,醫療需求亦會因為老年人口增加而相應增加。假如公營醫療體系的容量(包括人員及設施等)不能同時地增加,負荷過重的情況將會比現時惡化。

無論是人員還是設施的添置,背後都涉及昂貴的成本;若政府不能撥出更大的恆常財政預算在醫護方面,將無法提升公營醫療體系的容量,可是錢從何來?假如我們仔細分析近年政府的財政報告,便不難發現財赤已經成為新常態,而且數字更高達過千億的水平。在這個嚴峻的財政狀況,莫說加大醫療撥備,不減少已經是仁至義盡。

倘若財赤能夠消除,再次錄得財政盈餘,哪不就能解決錢的問題嗎?這是個價值百萬的問題,而近年的嚴重財赤一大主因,為樓價大跌以至賣地收益大減千億。如果樓價持續下跌,政府的賣地情況將會繼續慘淡;千億財赤,將會變得恆常化。

2033年的醫療系統情況推演(等候時間、流失率、醫護水平、收費)

以現時的人口老化、醫護供應及政府財政狀況推演,10年後的公營醫療系統,恐怕會比今天承受更大的壓力;最終的結果,或會導致以下幾個情況個別或同時出現:

  1. 更長的輪候時間
  2. 下降的服務質素
  3. 更高的醫療費用

哪樂觀的情況會是如何?

樂觀情況推演

背後假設:

  1. 政府醫療開支:政府慢慢透過各種開源節流的方式將財赤消除,不用削減醫護方面的龐大開支,保持現有撥款和資源水平。
  2. 醫療人手:政府透過輸入內地醫護或其他方法,補充因移民潮和退休潮流失的醫護。
  3. 人口結構:總人口相若(約750萬),而按Population Pyramid推算,2033年的長者人口比例達30.2%。

按上述假設,單單是長者比例上升,透過簡單代數算式,便能推斷出公營醫療需求(以服務成本表示)的變化:

  1. 根據醫管局《2022-2027策略計劃》,於2019年,佔18%人口的長者服務成本,大概與佔82%人口的非長者服務成本相若。因此,在數學算式上,每位長者的服務成本,大概是非長者的4.56倍(0.82/0.18)。
  2. 若2019年的總醫療服務成本為2x,即長者和非長者各佔1x*;將2033年的兩邊人口比例變化考慮在其中,便能計算出總醫療服務成本增加了多少。

2033年總醫療服務成本 = 長者服務成本 + 非長者服務成本

= 長者比率變化x + 非長者比率變化x = x(30.2%/18%) + x(69.8%/82%) = 2.529x

由以上算式中,以2019年的總醫療服務成本作為基數,將會為公營醫療系統帶來26.4%((2.529-2)/2)的新增醫療服務成本,亦可理解為新增需求或壓力。

考慮到政府的財政狀況,不太可能增加醫療撥款,以應付額外26.4%的醫療需求,在其他因素不變下,我們可以預期在各方面的輪候時間,將會提升2至3成,即某些手術的實質總輪候時間(由見專科醫生至完成手術的等候時間),將有機會長達8至10年,而這只是樂觀的推演!

如若在這10年間,醫療人地資源未能得到完善補充,同時政府財赤未能解決,10年後的實質總輪候時間,將會再增加多少?現時接近完全補貼的公營醫療服務,需要加價多少才能維持公營醫療系統的最基本運作?這些都是我不敢想像、難以推演的將來。

* 2019年總醫療服務成本 = 長者服務成本 + 非長者服務成本 = 1x + 1x = 2x

*** 以下資料由 Bowtie 提供 ***

唔想等到天荒地老,可以點?

患病不能等,因為隨時小病變大病!其實除了公營醫院,你亦可透過自願醫保,給自己多一個私營醫療選擇,守護自己健康。立即了解更多!

全網最抵:Bowtie 網誌專享 VHIS 優惠!

驚私家醫院收費貴,但又唔捨得買自願醫保?

Bowtie Pink提供全數賠償*,長遠保費平市場一截^,限時用埋Bowtie 網誌專屬優惠碼【BLOGDECINSURE】,首年保費 5 折,平過恒常優惠!


*全數賠償是指不設分項賠償限額,並只適用於指定保障項目。應付賠償受自付費餘額(如適用)、每年保障限額、終身保障限額及其他包括合理及慣常收費、投保前已有疾病、中國內地指定醫院名單及有關在美國就醫等所規限,有關產品詳細條款及細則、產品風險及不保事項,請參閱相關產品網站及保單。
^根據 Bowtie 於 2023 年 7 月 31 日就同類型 (全數賠償、普通房級別、自付費級別) 網上投保自願醫保的市場調查結果,Bowtie Pink 自願醫保 (普通房) 0 歲至 80 歲非吸煙人士月繳保費都較平。不同醫療保險計劃之保障範圍及保障額各有不同,詳情請參閱有關保單,以及其條款及細則。

分享
這篇文章有用嗎?
6
0
本文章內容由 《智偉保險理財Talk》劉智偉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相關文章

【學生津貼2023】派$2500!家長必睇申請資格+何時發放 【學生津貼2023】派$2500!家長必睇申請資格+何時發放
熱門話題

【學生津貼2023】派$2500!家長必睇申請資格+何時發放

【里數換機票】教你用Asia Miles換美國及加拿大機票 【里數換機票】教你用Asia Miles換美國及加拿大機票
熱門話題

【里數換機票】教你用Asia Miles換美國及加拿大機票

【香港公眾假期 2022】打工仔必睇請假攻略,最長可放 10 日! 【香港公眾假期 2022】打工仔必睇請假攻略,最長可放 10 日!
熱門話題

【香港公眾假期 2022】打工仔必睇請假攻略,最長可放 10 日!

限時優惠:12月30日或之前投保時輸入【BLOGDECINSURE】,即享自願醫保首年保費 5 折優惠!
立即報價

其他話題

電郵查詢

一般查詢
hello@bowtie.com.hk
傳媒查詢
media@bowtie.com.hk
合作推廣
partner@bowtie.com.hk

© 2024 保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我們檢測到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如要得到最佳的瀏覽體驗,請更新或使用其他瀏覽器。 知道了
有人幫
如果你想...

有人幫

產品 Specialist 為你解答任何關於產品的問題
搵產品專員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