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又稱為電療)是以直線加速器發出高能量輻射(X光)殺死 癌細胞或停止其增長。副作用是源自它除了能消滅治療位置的癌細胞外,亦會影響到周圍的正常細胞。
不過,根據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在過去數十年,輻射規劃及精準度已有顯著提升,對周邊良性細胞的傷害及副作用已大幅減少。而正常細胞有自我復原的功能,亦幫助減低電療對正常細胞的影響。
放射治療分為體外和體內兩種:
體外放射治療 | 體內放射治療 | |
治療方式 | 用放射治療儀器隔空照射癌細胞 | 將放射源置於腫瘤,近距離照射癌細胞 |
治療次數 | 多次照射,每天照射一次,每星期5至6次,全程或需數星期 | 一至兩次 |
適用的癌細胞 | 可作大範圍治療 | 鄰近體腔內的腫瘤,如頭頸、胸腔、膀胱、下腹、前列腺、子宮及甲狀腺等部位 |
其應用包括:
合適時醫生或會於外科手術前選擇放射治療把體積較大的腫瘤縮小。此舉有助提升徹底把腫瘤切除把握。
亦可能在切除手術後,用放射治療殺死在腫瘤周圍餘下的癌細胞,減低腫瘤復發風險。
當無法用手術切除腫瘤時,醫生可能選擇電療及/或化療。藉此為末期病人舒緩症狀及減輕痛楚。除了癌症腫瘤外,放射治療也被應用在良性腫瘤和血科病上。
治療的應用 | 原則 | 常見例子 |
基本(全部患者) | 與手術相比,放射治療在控制腫瘤方面具有更好或相等的效果,同時能減低發病率 | 肛門癌及頭頸癌(例如喉癌及口咽癌) |
放射治療和手術兩者的成效和副作用相約。 選擇前都應先針對患者身體狀況及偏好進行獨立評估和討論 | 子宮頸癌、前列腺癌、聽神經瘤、腦膜瘤 | |
不適合做手術的患者 | 心肺或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很大可能不適合進行手術,但或可接受放射治療 | 子宮內膜癌及肺癌 |
無法透過手術切除的癌症 | 接近如血管等重要位置的腫瘤,無法透過手術切除,但或可以接受放射治療 | 膀胱癌、胰臟癌、皮膚癌 |
手術前 | 縮小腫瘤,以便於隨後的手術中切除 | 食道癌及直腸癌 |
手術後 | 降低局部腫瘤復發的風險; 若手術切除後,出現殘留病變或組織邊緣病變,放射治療均或可增加自癒機會 | 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胃癌、胰臟癌、直腸癌、 惡性神經膠質瘤、精原細胞瘤 |
紓緩治療 | 舒緩癌症骨轉移骨痛 | 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腎癌、其他能轉移到骨骼的癌症 |
止血 | 胃腸道癌、泌尿生殖道癌、肺癌 | |
緩解氣道、膽道、胃腸道等管腔的阻塞 | 肺癌、大腸癌 |
醫生會病人的病情、癌症種類、治療部份及體質而作出評估,再選擇適合的治療計劃及劑量,希望能在控制腫瘤的同時,減少輻射對正常細胞的影響。
在進行放射治療前,需透過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正電子掃描準確了解體內腫瘤及器官的三維位置及體積,以及腫瘤附近受影響的淋巴組織。放射治療師會為患者配製模具,固定受照射部位,並劃上放射治療的標記,為治療位置照X光以作定位參考,確保放射範圍準確度,以減少對周圍組織的影響。患者應盡量保留身上的記號以作治療之用。
治療過程中,只要按照放射治療師指示躺在治療床上並擺放正確的治療位置。調整好位置後,就好像照X光一樣,患者只須耐心靜臥,自然呼吸即可。每次照射由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治療過程毫無痛楚。
因治療最終會牽涉 高能量幅射線進入體內,難免會損害周圍的正常細胞,造成短期及長期的副作用:
短期副作用 – 於治療期間出現,隨治療結束後消退:
長期副作用 – 於電療後數月至數年才陸續出現:
副作用及併發症會視乎放射治療的範圍及劑量,以及病人的體質而定,但嚴重的併發症如癌症或淋巴管道閉塞引致相關器官水腫等十分罕見。病人可按醫生配方在皮膚塗上藥膏或服用其他藥物,以減輕副作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