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是波長介乎380至 500 nm 的「高能量可見光」(High-energy Visible Light, HEV Light)。日常生活中,大自然和人工藍光的來源包括:陽光、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顯示屏,以及LED燈等強光照明產品。
藍光像一般光線,會影響人體荷爾蒙水平,對調節生理節奏有著重要意義。自然存在的藍光在日間比例較高,讓人保持清醒和活力,能專注工作;晚上藍光比例大幅下降,讓身體能分泌足夠褪黑色素,幫助休息入眠。藍光也能用作光療,治療情緒失調和失眠。
坊間有說法指由於藍光能完全進入眼睛並到達視網膜,長期暴露在藍光下,輕則會誘發結膜和角膜炎,嚴重更會損害晶狀體和視網膜健康,導致白內障及黃斑病變等眼疾。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曾有實驗指出,高濃度藍光能對白老鼠的黃斑造成重大傷害,但只局限於極端研究,亦未有確切研究證明日常生活的藍光會對眼睛造成損害。
藍光自然存在於陽光,並不存在「陽光比藍光更傷」的說法。
能進入眼睛的光線可以分為「可見光」和「非可見光」,而藍光便是「可見光」的其中一種。波長介乎500至 780 nm 的「可見光」包括:黃光及綠光,是被認同樣對健康有益的光線,而「非可見光」包括:紫外線 (UV)和紅外線 (IR)則為有害光線。然而,可見光譜上的紫藍光(波長介乎380至 500 nm)的能量雖然不及紫外線,卻因能完全進入眼睛並到達視網膜,能對皮膚和眼睛造成潛在損害。相比之下,幾乎所有的紫外線都會被眼睛前方吸收,能到達視網膜的只佔數個百分比。
美國眼科醫學會並不推薦使用藍光眼鏡及其他濾藍光產品。
坊間抗藍光產品有染色型和鍍膜型兩種。原理分別是,染色型鏡片運用光線互補原理,利用黃色鏡片吸收藍光,以達至濾藍光效果;而鍍膜型則是在鏡片鍍上抗藍光膜,將照射過來的藍光反射,從而把藍光濾掉。
要注意的是,濾藍光產品也有機會濾掉其他波長的光線,令人視物有色差,同時過量使用更會影響生理時鐘。
由於中午時太陽藍光是電子產品藍光的幾千萬倍,而紫外線遠比藍光更傷眼晴。因此,我們(尤其戶外工作者)出外應做足防曬措施,如:配戴太陽眼鏡及防曬帽等,亦應避免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以減少眼睛疲勞。
現今世代,電子產品成為小朋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電子屏幕的藍光有機會影響小朋友眼睛健康。
作為家長除了糾正小朋友不良習慣,亦可以為子女安排定期眼睛檢查。盡早發現潛在問題,守護子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