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

精神病:成因、病徵、測試及治療方法

精神疾病,是指影響情緒、思考和行為的一系列精神健康問題。有精神健康問題並不等如有精神病,而事實上許多人都會遇上有精神健康問題的時候。但當症狀影響日常生活時,精神健康問題就會變成精神疾病。接下來,Bowtie團隊會跟大家一起看看精神疾病的成因、種類、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
審核 小鳥醫生
日期 2023-03-21
更新 2023-03-23
目錄
甚麼是精神病?精神病的種類精神病的成因精神病測試:WHO身心健康指標精神病病徵精神病的檢查及診斷方法精神科治療方法 精神病病人及其家人應如何應對?常見問題

本文由人工智能(AI Writer)協助撰寫,經Bowtie醫療編輯檢閱及核實資料,內容亦經過註冊精神科醫生審核。

甚麼是精神病?

精神疾病,又稱精神健康障礙,是指影響情緒、思考和行為的一系列精神健康問題。有精神健康問題並不等如有精神病,而事實上很多時間我們許多人都會遇上有精神健康問題的時候。但當症狀維持了一段時間,從而引發頻繁的壓力,影響日常日活時,精神健康問題就會變成精神疾病。

除了較常聽到的抑鬱症外,焦慮症、精神分裂症、飲食失調和成癮行為等都是精神疾病的一種。精神疾病可能會讓患者感到痛苦,在日常生活中造成問題更會令人解以理解,但在普遍情況下,症狀是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得到控制,從而令患者重拾患病前的生活模式。

~12 月 Blog 專屬限時優惠~
首年保費高達 4 折優惠!
危疾保、人壽保、戰癌保、觸木保:首年 4 折;自願醫保:首年 5 折

精神病的種類

精神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當中包括多種不同的類型,而每一種都有獨特的症狀。

1. 強迫症

強迫症患者通常會不自覺地反覆做出相同的動作。例如,反復檢查門鎖是否已經關好或確認自己是否有洗手等。這些思想或行為可能會導致壓力和困擾,並影響日常生活。

2. 焦慮症

焦慮症會令人對日常小事產生過度的擔憂和恐懼感。這種可能會令患者感到非常不安,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3. 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特點是長期感到低落和憂鬱。患者可能會對原本喜歡的事失去興趣和動力,亦有機會出現睡眠問題、食慾改變等症狀,嚴重情況甚至會出現輕生的念頭。

4. 躁狂症

躁狂症是一種情感波動性疾病,患者可能會出現過度自信、冒險行為等症狀。由於情緒不穩定性較高,患者很容易就能從本來非常興奮,變得悶悶不樂。這些突然的轉變令躁狂症病患者難以處理日常生活遇到的大小二事。

5.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會出現幻覺、妄想、妄想、聽覺幻聽等症狀。生活上,在思考,情緒,行為和感知等范範疇都會遇上問題。此外,患者還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混亂和語言障礙等方面的問題,對社交和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精神病的成因

大多數心理疾病都並不是由單一原因引致,而事實上,各種不同的風險因素相加才是精神疾病的最終成因。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家族遺傳

心理疾病通常在家族中遺傳。

2. 環境

像是生活在貧困或家庭暴力等高壓力環境下,就有機會增加患上精神疾病的機會。這些因素會對大腦造成很大的壓力,從而引起心理健康問題。

3. 個人經歷或童年創傷

除了對人的成長過程有直接的影響外,人亦會因曾經經歷過的事而開始產生對某事件的固定想法,即使不再處於壓力環境中,也會因固有的觀點而為日後的生活帶來影響。

4. 長期的負面思想

不斷地自我否定或習慣抱有最壞打算想法的人會更容易陷入抑鬱或焦慮。

5. 藥物和酒精

濫用藥物和酒精對身心健康都有害,並令恢復心理健康更加困難。

6. 大腦化學

心理疾病通常涉及大腦和身體天然化學物質的不平衡。

心理疾病的出現可以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亦可以是在壓力事件觸發後才出現,但一般來說,風險因素越高,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

精神病測試:WHO身心健康指標

世界衛生組織五項健康指標(WHO-5)是一個的心理健康自我測驗工具。用五條題目,每一題5分為滿分 (0為完全不會,5為經常會),然後將總分乘4,最後以100分為滿分,為你過去兩周的精神健康水平作出簡單的評估。如果總分不過50分,就有機會患上精神疾病,特別是抑鬱症。

精神病病徵

當然,我們不能單靠一個簡單的測試結果就確定自己是否患有精神病。除了透過個人背景和自我測驗外,我們還能透過以下徵兆和症狀去推測自己或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是否患有精神病:

  • 異常睡眠及飲食習慣
  • 長期疲勞
  • 極端情緒起伏
  • 持續感到悲傷或沮喪
  • 思緒混亂或無法專注
  • 酗酒或濫用藥物
  • 對參與活動及與朋友見面的意欲減低
  • 難以分辨現實,產生妄想或幻覺等現象
  • 無法應對日常問題或壓力
  • 處理情況和人際關係時感到困難
  • 性慾變化
  • 憤怒、敵意或暴力傾向
  • 輕生念頭
  • 生理症狀 (無法解釋的胃痛背痛或頭痛)

精神疾患的徵兆和症狀會因應患者的個人情況而有所不同,而出現以上徵狀未必等同患上精神疾病,但如果以上問題長期影響到日常生活,特別是有暴力傾向和輕生念頭的情況,就需向專業人士尋求意見和拹助。

精神病的檢查及診斷方法

要準確地診斷精神病,醫生需要同時進行身體和心理方面的評估。身體評估通常包括全面的體檢、化驗和影像檢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導致類似症狀的病因;心理方面的評估則可以通過與患者交談和觀察他們的行為和情緒,從而協助判斷患者是否患有某種精神疾病。

在整個診斷過程中,醫生需要依據列出了各種精神疾病的特徵和診斷準則的 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標準作出診証。另外,醫生還需考慮患者的家族史、個人史、社交經歷等因素。

精神科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治療大部分精神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這種治療方法透過合理使用特定的藥物,來幫助改善或控制患者的症狀。例如,抗抑鬱藥物可以用於治療抑鬱症;抗精神病藥物可以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等。

使用藥物治療需要遵循嚴格的藥物配方和劑量規定,並且常常需要長期服用,以減少不良反應和確保治療效果最大化。此外,藥物治療也需要由訓練有素的醫療專業人員來監督和管理。

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方法是另一個常見的精神科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法通常包括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以及其他類似的方法。與藥物治療相比,非藥物治療方法著重於解決患者的精神問題,通常需要使用各種技巧和策略,例如給予支持、教育、問題解決,以及鼓勵积极思考和行動等等。

非藥物治療方法可能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以及更高的費用和精力,才能達至更好的治療效果。此外,這種治療方法除了需要專業的醫師團隊外,一個合適的環境在整個治療過程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精神病病人及其家人應如何應對?

精神疾病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這不僅對患者本身造成了壓力和困難,也對他們的家人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因此,學懂如何應對及處理這種情況對於精神病患者和其家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

個人護理/注意事項

  • 定期服藥: 如果你是患者的家人,請確保患者按時服藥,並盡量避免漏藥。
  • 確保足夠的休息和睡眠: 以幫助身體恢復。
  • 創造舒適的環境: 安靜的環境更能令患者專注在復康療程中。
  • 嘗試參興舒緩活動: 瑜伽或冥想等活動能幫助培養和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狀態。

尋求外界支援

  • 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或社工能提供最準確的資訊,以助學習正確的處理方式以應對及幫助適應生活上的新挑戰。
  • 參加精神健康支援小組: 與其他患者或家庭成員交流和分享經驗,除了能獲得實用的建議外,還能為病人/病患者的家人提供情感上的支援。

常見問題

精神病和情緒病有甚麼不同?

精神病是一個對所有跟感情,思想和行為上的病態的統稱。而情緒病 (Mood Disorder) 為精神病的一種。例子為抑鬱症和躁狂抑鬱症。

精神病與MBTI有關係嗎?INFJ和INTP真的更容易患上精神病嗎?

也許MBTI對理解一個人的行為和性格會有所幫助,但這種主張只是一種流行觀點,缺乏科學依據。暫時亦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證明MBTI類型與精神疾病之間存在關聯性。

確診精神病後必須申請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

確診精神疾病後,並不一定需要申請殘疾人士登記證。該決定取決於患者的病情和需要,以及相關法律的規定。

分享
這篇文章有用嗎?
14
1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醫療編輯+AI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危疾復發Bowtie最多賠5次

相關文章

驚恐症病徵有哪些?能根治嗎?怎樣測試是否患上? 驚恐症病徵有哪些?能根治嗎?怎樣測試是否患上?
精神健康

驚恐症病徵有哪些?能根治嗎?怎樣測試是否患上?

【焦慮症】一文了解症狀、成因、藥物/心理治療及自我測試 【焦慮症】一文了解症狀、成因、藥物/心理治療及自我測試
精神健康

【焦慮症】一文了解症狀、成因、藥物/心理治療及自我測試

【PTSD】為什麼會患上創傷後遺症?有哪些病徵、治療方法?附快速測試 【PTSD】為什麼會患上創傷後遺症?有哪些病徵、治療方法?附快速測試
精神健康

【PTSD】為什麼會患上創傷後遺症?有哪些病徵、治療方法?附快速測試

限時優惠:12月30日或之前投保時輸入【BLOGDECINSURE】,即享自願醫保首年保費 5 折優惠!
立即報價

其他話題

電郵查詢

一般查詢
hello@bowtie.com.hk
傳媒查詢
media@bowtie.com.hk
合作推廣
partner@bowtie.com.hk

© 2024 保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我們檢測到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如要得到最佳的瀏覽體驗,請更新或使用其他瀏覽器。 知道了
有人幫
如果你想...

有人幫

產品 Specialist 為你解答任何關於產品的問題
搵產品專員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