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5件事」不再是拍拖、上莊等等,取而代之的是停課、手術、化療、與癌細胞對抗、及日復日的復診;而青春歲月中最大的課題,亦變成了人類所能思考到最沉重的一門哲學——與「死亡」共處。那一年,他才19歲。
對學生而言,9月象徵著新開始;當時剛升上香港大學二年級、雙主修心理學和營養科學的Timothy亦正準備迎接忙碌的學期。某天洗澡時,他無意發現陰囊有一個約2cm x 3cm的腫塊。他不以為然,以為只是一般的發炎症狀。
由於大學有免費的醫療服務,Timothy抱著一看無妨的心態,到學校醫務處進行了簡單的檢查。誰知檢查後醫生要他立即到急症室。起初他仍認為無須為此事大驚小怪,「我問醫生可不可以上完課才去(急症),下午要做Lab……」
傍晚,Timothy到醫院急症室看症,並住院進行了不同檢查。第二天,醫療團隊向他宣布,他確診睪丸癌。這個彷如晴天霹靂的消息在兩天之內襲來,讓他完全沒有時間消化。明明早幾天,這個大男孩還在煩惱新學期的瑣事。他直言不懂反應,那一刻腦裏只浮現出一個念頭:「我是不是要死了?」
患癌後,Timothy 無奈需要停學接受治療。醫生先安排Timothy進行手術切除一邊睪丸和腹部以下相連的淋巴,然後再接受了為期半年的化療。化療的副作用十分嚴重,他幾乎吃什麼都會嘔吐,體重急降6、7公斤;由於對化療藥物敏感,Timothy每次打完化療藥後,皮膚都會冒出紅疹。而最令這位年輕小伙子難受的,是掉頭髮、掉眉毛:「看著鏡子覺得自己像『無眉娘』,好醜怪。」
19歲確診,是一個尷尬的年紀——既非兒童,也非社會眼中足夠成熟的「大人」。Timothy最終頂著「成人」的名銜,與「兒童腫瘤科」擦身而過,被安排在老人家居多的成人病房接受常規腫瘤科治療。眼見著身邊的同學有的剛參加完迎新營,有的剛開始拍拖,在病房中的他,心中只覺無比孤單。
「沒有辦法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Timothy如是說。日子久了,他慢慢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悲觀,加上他不想再為隱瞞病情而提心吊膽,化療中期,他向同學坦白自己患癌的消息。之後他更開始在社交媒體上記錄抗癌旅程。
透過這個「Cancer-gram」認識了其他年輕癌症病患,Timothy才發現自己是幸運的一個。術後的化驗結果顯示,Timothy 的癌細胞是「惡性中的惡性」,幸好發現得早,只屬一期。雖然當時的他並沒有購買醫保,但由於治療不算複雜,醫療開支亦不大。「我使用的藥物是最基本的藥物,加上有政府支助,每次入院都是幾百元港幣便能埋單。聽過有些朋友需要度身訂造標靶治療藥物,動輒要十幾萬元。」
2020年2月,Timothy進行了最後一次化療療程。正式出院那天,鄰床的末期癌症病人卻停止了呼吸。目睹這一切,Timothy深明自己雖然戰勝了死神,但祂其實從來不遠。切實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無常,他對於人生的規劃也有了不同的看法,「以前覺得年輕便不需要醫療保障,即使摔斷了腿,轉眼也會自行復原。但親身經歷患癌後,才深切體會疾病不只會發生在年紀大的人身上,即使年輕,也需要未雨綢繆。」能力許可的話,便要為健康做好危機管理,購買合適的醫保。
今年7月,已經康復的Timothy開設了一個名為「青春頌」的支援平台,希望連結更多年輕的癌症病人。他的願望卑微而宏大——希望所有年青癌症病人和康復者不再孤單。
在香港,睪丸癌屬於較罕見的癌症,但尤其好發於20至44歲的男性。
根據香港癌症治療統計中心,在2011至2020年間,共有775名男性曾確診睪丸癌,當中有17人不幸離世,整體死亡率為0.1%。
年份 | 0至19歲 | 20至44歲 | 45至64 | 65+歲 | 所有年齡 |
---|---|---|---|---|---|
2011 | 4 | 45 | 7 | 2 | 58 |
2012 | 9 | 50 | 11 | 1 | 71 |
2013 | 4 | 54 | 9 | 2 | 69 |
2014 | 5 | 60 | 8 | 1 | 74 |
2015 | 7 | 44 | 15 | 1 | 67 |
2016 | 3 | 59 | 8 | 1 | 71 |
2017 | 6 | 74 | 13 | 4 | 97 |
2018 | 7 | 69 | 9 | 2 | 87 |
2019 | 5 | 81 | 14 | – | 100 |
2020 | 4 | 65 | 11 | 1 | 81 |
合計 | 54 | 601 | 105 | 15 | 775 |
年份 | 0至19歲 | 20至44歲 | 45至64歲 | 65+歲 | 死亡率 |
---|---|---|---|---|---|
2011 | – | 0.1 | – | – | 0.0 |
2012 | 0.2 | 0.1 | 0.1 | – | 0.1 |
2013 | – | – | – | 0.2 | 0.0 |
2014 | – | 0.2 | 0.1 | 0.2 | 0.1 |
2015 | – | – | 0.1 | – | 0.0 |
2016 | – | – | – | – | – |
2017 | – | 0.1 | 0.1 | – | 0.1 |
2018 | – | 0.1 | – | – | 0.0 |
2019 | – | 0.2 | – | – | 0.1 |
2020 | – | 0.1 | 0.1 | – | 0.1 |
整體 | 0.0 | 0.1 | 0.0 | 0.0 | 0.1 |
睪丸癌症狀並不明顯,甚至和普通睪丸發炎相差無幾,導致不少人因而掉以輕心。
由於睪丸癌尤其好發於年輕男性,所以任何年滿 15 歲的男性,都應該定期在家進行自我檢查。
睪丸癌的常見治療方法有 3 種,分別是手術切除、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
目前睪丸癌的具體成因未明,因此預防方法實在寥寥無幾。因此建議男性定期自我檢查睪丸,若有不妥,便應及早在第一時間求醫。
想詳細了解睪丸癌的症狀、檢查、治療及預防方法等資訊,可參考此文章!
睪丸癌的成因仍不明確。不過,增加患上睪丸癌風險的因素包括︰隐睪症、睪丸發育異常、年齡、家族史、種族等。例如,15歲至35歲男性或白人男性較易患上睪丸癌。
根據Cancer.net的數據,睪丸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