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法規方面,保險是一個受高度監管的行業。在香港,保險公司受到保監局的規管,經營業務需要龐大的資金投資,要成立一間傳統的人壽保險公司,資金門檻往往高達10億港元以上。
透過保監局提供「快速通道」,基於產品以及銷售渠道較為簡單,申請「虛擬」保險牌照的最低資金要求相應調低。以Bowtie為例,首輪融資額約2.3億港元,與目前虛擬銀行牌照申請的最低資金要求相若。當然,資金達標只是入場券,監管機構仍有多方面的評估準則,以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此外,保單的條款細則以保護消費者為出發點,很多條文及限制不易簡化或改動,令產品創新受到局限。相比之下,產險產品易於經網上銷售,而人壽及醫療保險的網上銷售則需時建立,產品需由淺入深,並先由教育工作着手。
除了監管,要集合人才亦是一大難題。保監局明文規定保險公司的管理層必須是適當人選(fit and proper),因保險業務營運牽涉眾多專業,當中包括:精算、風險管理、財務管控、內部審核、合規及索償等,要找到合適的人才去組成團隊並不容易。
即使團隊的資歷達標,企業文化也是另一考驗,如要尋求創新,但全盤套用傳統大公司的文化行事,大部份決定都須經過多重架構及程序,公司就很難走得快。
有見及此,Bowtie的團隊結構在專業及創新當中取得不錯的平衡。團隊中有一半成員都是業界翹楚或個別領域的專家,主要來自各大寶號,部份擁有10至20年經驗;另外的一半成員,則是來自不同初創,尤其是在營銷、品牌、設計、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必須返璞歸真。
筆者視這個50/50的組合為最佳設定,認為穩重之餘,亦能夠破舊立新。
說了眾多創新的困難,最現實的就是實際競爭。宏觀而言,市場上約7成銷售來自5大保險公司,保險巨企主導市場,亦令小型的新競爭者難以進場。香港保險市場的競爭已趨白熱化,持牌的代理及經紀約有10萬人,對於700多萬人來說,人均比例之高,冠絕全球。
傳統保險公司以代理作主要銷售渠道,難以大力發展網上銷售,因兩個渠道存在明顯衝突,故此全數碼化未必是保險巨頭要走的路。人才以外,還有系統的限制。傳統保險公司的系統架構相對封閉,難以與外界接軌,而且較少以用家的體驗為優先考慮。
筆者清楚,Bowtie要做的並不是要跟巨頭正面競爭,而是要開拓被忽略的客戶群,在市場中的縫隙中尋找商機,以科技追求用戶體驗上的突破。
萬事起頭難。隨着制度的開放,資金的投入,行業將會出現史無前例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