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愛書之人,我堅信閱讀的魅力無可取替,再浮躁的人,只要手執一本好書,也能靜靜地坐半天,沉醉在字海當中不能自拔。看書多年,雖然接觸過各種新鮮的題材、類別,但有幾本書至今仍是我的心頭好,其中一本就是由美國哲學家 Ayn Rand 編寫的《The Fountainhead》,一個圍繞著建築師的長篇小說。
而她的另一本著作《Atlas Shrugged》亦令人印象深刻,故事發生在一個壁壘分明的世界,描述了創新者和掠奪者兩派之間的爭鬥。創新者泛指一群敢創敢想的科學家、思想家、 企業家和音樂家,他們創造無數精彩的新藝術和新事物,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而掠奪者會假借「利他主義」之名,要求創新者們無條件地服務社會,藉以強搶他們的成果和報酬。終於,創新者們無法再忍受,組織罷工反抗。當社會逐漸失去創新者後,經濟運作便會瞬即停擺。
這套於 50 年代出版的作品,即使放在半世紀後的今天,仍具啟發性。在小說中,創新者就有如希臘神話中的擎天神 Atlas 般重要,將地球穩穩地托在肩上,支撐着每一個人的生活。他們創作的每一個新項目、產品、組織都會默默影響着人們的行為模式,奠定了日後社會變化的基礎。
誠如 Albert Einstein 所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泉源。」根據世界經濟論壇 (WEF) 的報告,由於很多企業會重新規劃人類與機器的分工,不出 2 年就將有近 8 千萬個工作崗位可能被取代;與此同時,約 1 億 3 千萬個新崗位將會應運而生。未來的創新者需要有無窮的想象力,若然不改變腦中守舊的思想,只會限制個人能力和想像力的發展,成為下一個被時代摒棄的「複製人」。
香港的教育制度多年來都集中於硬知識的培訓,務求在指定時間內複製一批能力相若的勞動者。教育的追求,不應再局限於規模效益,而是應同時嘗試憑藉創意去匯聚知識,輔助學生建立更廣闊的知識庫存和提升其應變能力,面對未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香港教育沒救了嗎?說到這裏,我必須重申一點:香港的教育模式雖然傳統,卻其實並不死板。適逢一場世紀疫症,全港中、小學校紛紛自救,迅速把課堂移師網上,揭示了教育轉型的可能性。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科技輔助教學的「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將會成為下一波教育的主流。網上教學並非單純把課堂搬至網上,更需要是師生積極互動,以提升學生的專注程度與吸收能力。從前一板一眼的考試模式亦需要重新調整,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在轉型途中,我們需要時刻警醒自己:激發創意是今日教育的關鍵。想象力的建立從「個人化學習」開始,教育不再局限於單向傳授,雙向溝通、相互啟發、。善用實時學習記錄和互動式教材,皆有助師長們按照學生不同能力和需要,制定相應且專屬的學習計劃。
我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看到香港教育以啟發想象力為本,讓「創新者」能充分發揮其獨有的潛力,以在無法預測的未來世界裏,仍能保持相當的競爭力。這將會是時代賦予一眾教育家的歷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