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簽署任何保險合約前,務必核實銷售人員的身份。除了索取保單計劃詳情,還應詢問對方全名及牌照號碼,並在保監局網站上核實。
根據香港法例,任何人士如要銷售保險(即為報酬而提供意見和就購買適合的保險產品提供建議,以及協助投保),必須為持牌保險中介人。即使遇到不良銷售手法,也可向保監局投訴,以保障個人利益。
報導中提到一些回報數字,例如「只需支付一萬多元,每月可獲派$2,000元利息」、「(投資)$100萬(回報)就有$200萬,回報率達一倍」。
聽起來回報不錯。不過,投資者應仔細閱讀利益說明文件,了解保證和非保證回報的區別,以及不同年份的預期回報,避免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
報導中提到,即使記者表示月薪只有萬餘元,銷售人員仍推薦每月供款$4,000元的保險計劃,即保費佔收入比重介乎20%至40%,未知是否真的符合個人財務狀況。
消費者投保前,應審慎評估自身需求,考慮因素包括是否為家庭經濟支柱、長期是否能負擔保費等。另外,建議貨比三家,可利用網上保險比較平台或直接瀏覽保險公司官網,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產品。
以報道中約$240萬人壽保障為例,20性非吸煙男性投保Bowtie 定期人壽保險,每月保費只需$110。2025年1月15日前,輸入優惠碼「BLOGRIDER」,首年更可獲保費4折優惠!
一些常見的保險,例如人壽保險和自願醫保設有冷靜期,讓保單持有人有機會重新考慮購買決定。在此期間,即使已經付款,你仍有權無條件取消保單並獲得全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