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國家的研究學者及醫護人員都對新冠肺炎作出多項研究,並指出患者康復後或會出現的多種後遺症:
除此以外,HK01 轉述內地媒體「八點健聞」報道指出,新冠病毒攻擊的範圍十分廣,從腦神經到身上所有的組織器官都有機會受到攻擊。患者出院後仍然要面對各種後遺症,包括腹瀉、便秘、感覺遲鈍、頭痛、乏力、心肌外層脂肪化等,出現急性呼吸窘
根據CDC 7月的最新報告,輕症患者在發病10日內具傳染性,較嚴重的患者在發病的20日內具傳染性。即使患者康復,新冠病毒仍存活於患者的上呼吸道長達3個月。
澳洲墨爾本大學的一項研究亦發現,大多數康復者的免疫系統只會對病毒產生14%免疫力,換言之,若他們再次暴露於新冠病毒之下,很大機會再次受到感染。
不同患者所需的康復時間都不同,根據感染程度、體質及自身健康狀況而定。根據BBC於5月的報導,輕症患者1星期即可退燒,約2星期就可康復出院。BBC亦轉述世衛估計,每20個新型肺炎患者中就有1人需要進重症監護室進行治療,而重症患者從重症監護病房出來後,需在普通病房觀察一段時間,約12至18個月才能徹底康復。
根據Johns Hopkins Medicine,輕症患者一般於1至2星期內康復,較嚴重的患者需至少6星期或以上才能康復。病毒造成的影響是長期性的,即使康復,患者肺部、心臟、 腎臟或腦部仍會受一定損害。
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 年 5 月 21 日,香港累積11,829確診個案,其中11,542人康復出院。
根據新聞引述各政府與相關機構資料庫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5 月 21 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1.6億宗,死亡人數達344萬人,另有逾1.4億人康復。
各國正積極研究各種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和方案,最廣為人知的藥物或治療方案有以下幾種:
由港大傳染病專瘃袁國勇教授與孔繁毅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5月初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發表了「三聯療法」的治療成效,以三種藥物治療香港的新冠肺炎患者,藥物包括干擾素、蛋白酶抑制劑,以及利巴韋林。初步研究顯示,此療法對輕症病非常有效,既能控制病毒,亦可讓病人早些康復,臨床表現亦見理想。
於今年3月,法國研究發現藥物「奎寧」加上「日舒」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但同年5月,美國和瑞士的學者在醫學期刊《刺針》發表另一項大型研究,結果顯示服用奎寧類藥物的死亡率較高,推測可能是藥物副作用影響心律,此藥物亦已被停用。
美國藥廠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所研製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r)一直被用於治療美國的新冠肺炎患者,藥物於芝加哥大學臨床測試效果顯著,能有效縮短康復時間, 幾乎全部患者能夠在一周內出院。
英國牛津大學於6月指出,類固醇消炎藥「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能紓緩重症患者在對抗冠狀病毒時失控的免疫系統反應,將重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約1/3,但不適用於輕症患者。
袁國勇教授於7月24日發表最新研究,對近1.2萬種藥物阻斷病毒複製的潛力進行評估,發現其中13種藥物在抑制病毒複製上特別有效,料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包括治療愛滋病的藥物、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可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和已開發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藥物等。
另外,多間知名學府包括香港大學組成的合作研究團隊,發現有19種中和單克隆抗體可高效對抗新冠病毒,料可為開發用於治療及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