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英文: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2,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絕大部份個案中,手足口病是一種自我限制及中度病毒性的感染,脫水是最常見的併發症4。
香港紅十字會的教育單張指出,手足口病之所以引起關注,是由於其高傳染特性6。Mayo Clinic 的醫學文章顯示,手足口病至今仍未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勤洗手和避免與該病患者密切接觸是最有效令小朋友減低感染風險的方法3。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在香港,每年 5 – 7 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而 10 – 12月亦會出現小高峰1。
發燒後1至2天,有可能出現以下病徵7:
根據仁安醫院及衞生署網站,手足口病患者在病發的首7天最具傳染性,而經糞便的傳染性可達數星期8。病毒大多透過以下途徑傳播1:
大多患者受到感染後,病毒會於體內潛伏約 3 至 6 日3。
由腸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有機會引致以下嚴重併發症1:
最嚴重可引致死亡。
父母如想子女獲取住院醫療保障,可考慮Bowtie Pink 自願醫保,計劃可提供實報實銷的醫療保障,合資格醫療支出可獲全數賠償*,立即為自己或家人報價。
Mayo Clinic 醫學文章指出,暫時沒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只能用藥物紓緩發燒和口腔潰瘍引致的痛楚3。大部份病徵輕微的患者會在7至10天內自行痊癒。因為脫水是最常見的併發症,患者應多喝水和休息1。
另外,領康醫療專題文章指,手足口病的患者會因紅疹及潰瘍而難以吞嚥,建議患者進行清涼及流質食物,如:
避免進食過熱、辣及酸的食物而刺激潰瘍的傷口,影響癒合進度,如:粥水及果汁。
由於其傳染特性高應避免上學、參加集體活動或到人多擠迫的地方,直至完全康復(即發燒及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結痂),以免把病毒傳染他人。如感染是由腸病毒71型引致,患者完全康復後,應留在家休息多 2 星期才回校上課9。
如以上所說,病毒會經分泌物傳播,美國疾控中心建議,最好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4:
由於手足口病由不同的腸病毒所引致,即使患者痊癒後,仍有機會感染由其他腸病毒引致的手足口病,所以不代表患病後就能終身免疫。因此,最重要還是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避免受到感染1!
成年人也有機會受感染!與小朋友不同的是成年人患上手足口病時可能會只出現紅疹或口腔潰瘍等病徵,甚至完全無症狀。10
根據衞生署網站,手足口病患者康復後,不少人對其曾感染的腸病毒會產生抗體。
不過多種腸病毒也會引發手足口病,即使曾患手足口病同樣有機會感染由其他腸病毒引致的手足口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