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蝨是一種依靠吸食溫血動物血液為生的細小寄生昆蟲,但牠們在不吸血的情況下仍能存活幾個月。常見的床蝨有兩種,其學名分別是温帶臭蟲 (Cimex lectularius) 及熱帶臭蟲 (Cimex hemipterus),前者見於全球、後者見於熱帶地區,兩種均可在香港找到。
床蝨成蟲呈棕紅色或深黃色,體形為橢圓扁平狀,並無翅膀,大小與蘋果種子接近,身長約5-7毫米;床蝨幼蟲體積較小,呈半透明或淡黃色,比起成蟲更難被發現;而床蝨的蟲卵是白色的,體積十分細小。
除了睡房和家居外,床蝨亦常出現在酒店、巴士、鐵路列車及遊輪等地方。
床蝨形態 | 生長過程 |
蟲卵 | 在攝氏18-25度下約一星期便能孵化出稚蟲 |
稚蟲 | 稚蟲期歷時約14-30日 |
成蟲 | 成蟲壽命可達9-18個月;只要環境條件許可,成蟲每年可繁殖6-7代 |
被床蝨叮咬後,咬痕(小紅疹)多數會出現於被咬者睡眠時外露的身體部位,例如手臂、手掌、腳掌、面部或頸部等。
床蝨可能匿藏於床褥、床墊、床單、衣物的折疊位置;床蝨脫殼後的蟲殼、床蝨糞便(呈鐵鏽色的斑點)、床蝨蟲卵亦常見於床上及周邊的傢俬上;此外,床單或床墊上可能還會出現因床蝨叮咬或被壓扁而留下的血跡。
除了上述匿藏的位置,床蝨亦有可能藏身於:
床蝨通常會在不同地方之間傳播,大多由其他地方入侵家居的,牠們擅長在日間躲藏,有機會從你鄰居的單位、從公共交通工具座位的坐墊、或從你旅遊時使用的行李箱走到你的家中。
床蝨咬痕可長達14日才形成,而每個人對被叮咬的反應亦不同。有些人可以毫無表徵、有些人會出現小紅疹並感到痕癢、有些人甚至會出現咬痕擴大及疼痛等過敏反應;亦有人會因床蝨叮咬而出現失眠或焦慮問題。
在大部份情況下,床蝨咬痕會於1-2星期內自動消失,期間被咬者應保持被咬位置清潔乾爽,不要搔抓患處,以免受到感柒。
在極少數情況下,被咬者可能出現以下嚴重過敏反應,並需要入院接受支援性治療:
如出現以上嚴重過敏反應,應立即求醫。
床蝨過往被視為發展中國家的常見問題,但最近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歐洲部分地區、以至南韓等亞洲國家迅速蔓延。據悉連五星級酒店及度假村都發現床蝨蹤影,可見牠們的生存條件並不是以清潔程度來決定。
在本港,有滅蟲公司向本地傳媒透露,自2023年10月起,公司接獲須處理的床蝨個案明顯較去年同期增加,救助者中亦有曾到南韓等地旅遊的本地家庭。
此外,近日網絡上亦流傳一張香港機場快綫列車座位上出現疑似床蝨的照片。港鐵回應指檢查後未有發現類似昆蟲,但已將該列車駛回車廠作詳細檢查及高溫深層清潔。公司亦稱因應外國的床蝨爆發問題,已安排每晚加強檢查及清潔列車,以及定期滅蟲。
床蝨的咬痕看起來通常能串連成直線或鋸齒狀,或聚在同一位置,多見於睡眠時身體外露的部位;而跳蚤多叮咬腳踝附近,而且咬痕中心會有紅點。
目前未有證據顯示床蝨會傳播疾病,但過份搔抓床蝨咬痕可能會令傷口擴大,甚至引致繼發性皮膚感染。
不會。床蝨通常不會隱藏於人體上,反而喜歡留在床褥和衣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