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也聽過Top Up 醫療保險,意思是在既有的醫保上加購多一份醫保,以加強保障,避免因賠償不足而要自揞荷包支付大額尾數。
Top Up危疾保險也是相同的意思,即是在既有的危疾保險上,再加購另一份危疾保險,以補足舊有危疾保額不足的情況。
不少朋友也擁有危疾保單,但可能已是多年前,甚至是初出社會工作時購買的,究竟當時投保的危疾保額在今天看來是否足夠呢?除了保額,賠償條件亦值得留意,例如舊有的危疾保單是否提供多次危疾賠償?原位癌及「通波仔」手術等早期危疾又保唔保?
回顧舊有危疾保單,如果發現保障不足,或只是掹掹緊,最好也是Top Up加大危疾保額。不少人都喜歡以定期危疾(純危疾)作為危疾Top Up的選擇,因為不含儲蓄成份的純危疾能將保費的一分一毫都花在保障上,是高性價比的Top Up 方法。
在決定是否買單Top Up之前,不妨再考慮以下幾點:
試想像,如果某天你不幸確診了危疾,既有保單的賠償足夠你停工休養多少時間?是否能為長達2年或以上的復康生活提供資金準備?
撇除危疾保險賠償,個人擁有多少流動資產(如現金及股票等)及被動收入(例如租金及股息等),可讓你在不幸患病期間作為支持?如果資產及被動收入有限,那危疾保險的保額便要更加充裕。
有沒有投保醫療保險?公司有沒有提供醫保?如果沒有醫保,或持有的醫保保額不足的話,不幸患上危疾時,醫療費用便很可能需要從危疾賠償中支付,你或者需要更大的危疾保額。
大家都希望不幸患上危疾時,能獲得的賠償愈多愈好,有更多資金支持治療及復康期間的生活,甚至是補貼醫療費用。不過保險不是一次性消費,而是長期合約,保費方面都是要量力而為,還要計算保費可能因通脹上升的趨勢。
保險並不是買愈多愈好,適合自己的保障水平才是最好。如果你現有的危疾保險的保額及保障範圍已能滿足你的要求,那麼不Top Up也是合理的;不過,如果舊危疾保單的保額過低、未能提供多次危疾賠償、未能保障初期危疾,你便需要思考是否Top Up危疾。
通脹猛於虎,醫療通脹更加驚人。風險管理顧問公司WTW在《2023年全球醫療趨勢調查報告》中提到,香港的醫療通脹率將在2023年達至8.8%的高峰。因此,10年前後,同一治療療程的費用,可能以相差百分之幾十。不論既有危疾保單是為補貼醫療費用,抑或是為養病期間的生活費而購買的,都應該審視舊有保額在經歷多年的通脹後是否足夠。
一般而言,我們建議將保額設定為個人年收入的2至3倍。
因為危疾由治療到康復,一般需要2至3年時間,這樣的保額設定可以應對患病停工休養及治療期間的生活開支。當然,最終的危疾保額也可以按你的個人需要調整,按此了解更多有關危疾保額設定的建議。
如果已決定Top Up 危疾保險,選擇無儲蓄成份、高性價比、無捆綁的定期危疾保險就最適合。Bowtie 危疾保提供「多重保障」及「早期及多重危疾保障」,配合你的不同需要。
最新推出的 Bowtie「早期及多重危疾保」,其特色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