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醫管局藥物名冊中,自費藥物類別備有免疫療法藥物,用以治療 4 種癌症,包括皮膚癌、腎細胞癌、肺癌和頭頸癌。一般的免疫治療藥物可通過靜脈注射到患者體內,每隔兩至三星期注射一次,每次約需一個小時。根據癌症資訊網,關愛基金在 2020 年 5 月將免疫治療藥物納入資助計劃,需要生物標記測試屬於高表達才合資格,每年受惠患者約200名。
根據傳媒報導,現時免疫治療藥物在公私營醫院索價 HK$3萬 至 HK$6萬元一劑,每劑效用持續約 3 周,最理想要 2 年才斷藥。粗略估計,病人一年須接受 17 次治療,以每劑藥 HK$6萬 計算,一年便需要付 HK$100 萬元。
免疫治療的目標是令人體的免疫系統能重新識別癌細胞,並更有效率地攻擊它們。它的工作原理分兩種,一是刺激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令它更加努力地攻擊癌細胞;二是提煉身體的免疫細胞,令免疫細胞加強,亦可理解為「細胞的免疫治療」。
第一種免疫治療已經被廣泛使用在不同癌症的治療中,例如:肺癌 、腎癌、三陰性乳癌、食道癌等等;第二種免疫治療仍在研究階段,未被廣泛使用。
PD-1 免疫抑制劑是免疫治療中一種能有效治療癌細胞的有名藥物,並已獲許應用於醫學用途。
正常情況之下,當免疫系統偵測到身體裡的細菌、病毒,或癌細胞,就會作出免疫反應,利用免疫細胞消滅它們;同時間,免疫系統中某些受體會與抑制性的配體結合,壓制免疫反應,避免反應過度。
可是,癌細胞能影響這個機制,抑制免疫反應。例如,有些肺癌細胞會表現較多的PD-L1配體,PD-L1配體會與抑制受體結合,壓制免疫反應,令身體不能通過免疫系統來消滅癌細胞。
然而,科學界發現了某些免疫治療的藥物,能夠有效地抑壓癌細胞針對免疫系統的影響,促進身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能力。
根據目前的數據顯示,免疫治療約對8成的肺癌患者有效。如果癌細胞含有PD-L1配體,免疫治療對約40%至50%的病人有效。只要利用PD-L1蛋白測試,找出患者的癌細胞有沒有PD-L1配體,便可以減低治療無效的機會,協助患者篩選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
免疫治療 | 標靶治療 | |
原理 | 由蛋白質組成的抗體,抑壓癌細胞針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 截斷癌細胞獨有的快速生長訊號傳遞 |
副作用 | 一般較少及較輕微 | 一般較多及較嚴重 |
產生抗藥性 | 較少機會出現 | 較多機會出現 |
藥效時間 | 通常較長 | 通常較短 |
標靶治療是一種自90年代末才開始使用,用以打擊癌症的新技術。與化療相似,標靶治療也是使用藥物作治療。但標靶治療只針對癌細胞獨有的快速生長訊號,繼而截斷相關訊號的傳遞。
免疫治療藥物其實是一些由蛋白質組成的抗體,比起化療和標靶藥中的化學藥物,免疫治療的副作用較少和輕微,產生抗藥性的機會亦較小,同時效力也較持久。療效方面,研究發現,作為肺癌的二線治療,使用免疫治療的一年存活率比起化療高。
理論上免疫治療可用於治療任何癌症,但並非每個病人都適合使用,免疫治療的療效亦因病情而異。若病情到了後期,免疫系統難以被激活,此時才進行免疫治療已太遲了。
又或者,若腫瘤只是單一基因突變,用標靶治療就能直接攻擊癌細胞,即時將腫瘤大幅縮細;免疫治療雖然同樣有效,但就需要時間來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
因此,現時癌症治療還是偏向使用標靶治療,攻擊基因突變的癌細胞,再用免疫治療消滅餘下的癌細胞。在考慮進行免疫治療前,患者須先諮詢腫瘤科醫生的建議。患者亦須考慮多種臨床因素,以判斷免疫療法是否適用於該病情。
免疫治療可引致輕微炎症性副作用,如疲累、皮膚痕癢或出皮疹、注射時不適等,約有 3% – 5% 病人會有甲狀腺異常、腎和肝發炎等較嚴重副作用。
總括來說,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包括:
雖然免疫系統被激活有機會導致以上各種炎症,但只要及早發現這些副作用並使用類固醇,則能減輕對病人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