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令環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股票市場經歷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劇烈的震盪。道指曾經單日暴跌2,997點,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日點數跌幅。恆生指數亦曾經從一月的高位最多下跌接近8,000點。
一時間市場人心惶惶。各國政府為了挽救經濟及維持金融市場秩序,推出史無前例的救市方案。聯儲局在不足兩星期內連續減息1.5厘至聯邦基金利率0至0.25厘的水平。美國和歐洲都推出無限量QE(量化寬鬆),超低息環境再次重臨並預期會維持一段長時間。
對於進取的投資者,或許這是一個趁低吸納優質資產的好時機。但是對於不願意承受風險的人,在銀行利息接近零的環境下,又有什麼財富增值的選擇呢?儲蓄保險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顧名思義,儲蓄保險就是具有儲蓄成份的保險,一般都只有很少甚至完全沒有人壽保障成分。(由於大部分購買儲蓄保險的人都是以財富增值為主要目的,又或為著其他目標例如退休而儲蓄,所以一些有儲蓄成分但以人壽保障為主的保險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購買儲蓄保險等於將累積財富的工作交託給保險公司,自己無需要留意投資市況或閱讀財務報表,亦無需要像買樓收租般要處理租客的問題,只要讓資產隨著時間複息滾存,而且不會像股票般大上大落(當然潛在回報亦未必及得上長期持有股票)。故特別適合一些不願意承受風險或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管理自己資產的人。
雖然,中長線而言,儲蓄保險都能提供穩定的複息回報,不過大部分計劃短線都不能提供理想的回報。因此比較適合一些中長線的理財目標,例如子女教育基金,退休儲備或資產承傳等。
當然無論任何投資,愈早開始愈能讓資產有更長的時間複息滾存,儲蓄保險也不例外。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及期望回報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一般供款年期最短為5年,最長為20年或以上(部分計劃的供款期可短至2年或一筆過供款,不過不是主流,而且最低供款額一般會較高)。視乎不同的儲蓄目標計劃年期可長可短,一般最短為5年,最長可以終身。
通常儲蓄保險都沒有「保費假期」,亦即是投保人不能在供款期內暫停供款。即使部分計劃有保費假期選項,都不建議隨便行使。因為可能會嚴重影響回報。如果你的保險經紀建議你供款一段時間後申請保費假期並讓計劃繼續滾存,例如一份20年供款期的計劃,供款10年後便申請保費假期而暫停供款,他一定是為了自己的佣金而不是你的利益。否則何不直接做一份10年供款期的計劃呢?
如果斷供儲蓄保險的話,視乎保單的現金價值是否足夠讓計劃繼續滾存,最差的情況可以導致保單失效並令退保價值大幅小於總供款金額。因此開始計劃前應該清楚了解自己的理財目標,並根據自己的財政狀況及現金流等選擇合適的計劃。有需要時可以諮詢有專業資格及富經驗的財務策劃師。
保險公司推出一個產品前,一般會先注入一筆錢成立一個儲備,行內術語稱為資金池 (Pool),然後拿這筆錢去做投資以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多數是購買長年期的政府債券,亦可能會將部份投資於高派息的藍籌股票或房地產收取租金收入。
保險公司重視長期的投資收益 (Income),例如債券利息、股票股息或租金收入多於短期的資本增值 (Capital gain)。所以當產品推出市場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可以預計到一部份的回報是確定的,因此保險公司可以提供保證的回報,一般稱為保單的現金價值。
當然還有其他不能控制的因素例如股票價格的升跌,股票的派息是否穩定等。而某些分紅保險還有其他影響非保證回報的因素,包括保險公司的盈利和理賠經驗等。保險公司有專業的精算師團隊根據以往的經驗及數據,再加上一些假設去推算將來的情況,並基於這些假設提供非保證的回報。
這些非保證的紅利通常可以讓客戶隨時提取(這裏泛指美式保單,以復歸紅利計算的英式保單除外)。如果客戶暫時無須動用這筆錢而選擇留在保單內,保險公司會派發額外的非保證利息,一般年利率會高於銀行存款利率。執筆之時,市場上普遍的美元保單紅利滾存年利率為4%。當然保險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狀況及市場的利率水平隨時調整利率。
當然,不能排除有些保險公司為了吸引客戶投保,而將非保證回報定得過高,以往亦不乏例子保險公司不能兌現建議書上的非保證回報。
有見及此,保監局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必須定期公佈過往的紅利實現率 (Fulfilment ratio),讓消費者可以根據過往的情況,去判斷保險公司的假設是否合理可信。所以如果見到某些保險公司的紅利實現率大幅波動或經常低於100%,便要小心,反映保險公司的假設可能過於進取。
筆者始終相信優質的保險公司會作出合理的假設並致力實現非保證回報。這樣才能長期贏得客戶的信任。而事實上,不少保險公司都能持續提供接近甚至高於100%的紅利實現率。
這不是一個能夠簡單回答的問題。所謂市況不佳通常表示股票價格已經下跌不少,對長期投資者來說可能是買入優質資產的機會。畢菲特的名句不是說:「別人恐懼時要貪婪,別人貪婪時要恐懼」嗎?
當然本文不是討論投資,以後有機會再分享。我認為關鍵是我們不應該被短期投資市況牽着鼻子走。尤其當短期的氣氛非常悲觀(或非常樂觀時),因為通常都不容易做正確的判斷。
始終財富管理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應該從中長期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配置資產 (Asset Allocation)以配合自己的理財目標。進取的投資者可以承受高風險以換取高潛在回報;保守的投資者就應該配置更多低波幅的工具。
無論任何人,將一部分資產放在平穩增長的工具一定不是壞事。試問有多少人可以承受股票大幅下跌超過一半時,仍然面不改容甚至嚷著「別人恐懼時我要貪婪」呢?而且投資市況不佳時通常經濟都不會太好,萬一資產大幅下跌,再加上收入減少,而又有需要用到錢的時候,難道要在低位賣出股票套現嗎?
篇幅所限,將來有機會再談更多有關資產配置或投資理財的事。當然具體要怎樣配置資產因人而異,有需要時應該諮詢專業的財務策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