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如何定義受保「危疾」?
「危疾」有沒有公認的定義?
說起「危疾」,不少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癌症、中風、心臟病等嚴重疾病,但其實醫學界未有確切訂明哪些疾病屬於「危疾」,充其量只給出了一個籠統的定義。
根據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危疾泛指任何會對生命造成威脅的疾病,若欠缺妥善醫學治療,將有可能導致患者在短時間內死亡。
基本上,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會在危疾保單中,列明哪些疾病屬於受保危疾,但彼此之間的定義或多或少都會有出入。
而 Bowtie 致力提高透明度,是香港第一間以國際危疾標準為藍本的保險公司,同時主動於網站清楚列出各種受保危疾的定義,確保客戶在投保危疾保之前,能夠徹底掌握保單中有關危疾的定義。
香港保險公司推出的危疾保險涵蓋哪些疾病?
由於每間保險公司對於「危疾」的定義不盡相同,所以在比較不同危疾產品時,可以將保障範圍概括為 (1) 必定涵蓋、 (2) 多數涵蓋 和 (3) 特別危疾:
- 必定涵蓋
「必定涵蓋」即是差不多所有保險公司都會保障的危疾,常見項目包括:
- 多數涵蓋
「多數涵蓋」是指多數公司都會提供保障的嚴重疾病,例子如下:
- 特別危疾
「特別危疾」是只有少數危疾保險才會提供保障的疾病,例如有:
- 嗜鉻細胞瘤
- 象皮病
- 克雅氏症
- 克羅恩氏病
- 腎髓質囊腫病
受保疾病是否愈多愈好?
那揀選危疾保險時,是否承保疾病越多就越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香港,有多達 90% 的危疾索償個案都是癌症、心臟病及中風,換句話說,即使你的危疾保險涵蓋過百種疾病,甚至囊括各種冷門疾病,也未必用得著。
在 2012 至 2015 年間,香港男性及女性最常索償個案分別為:
男 | 女 | |
1 | 癌症(佔 57%) | 癌症 (佔 83%) (乳癌、甲狀腺癌佔首位) |
2 | 心臟血管成形術/通波仔* (約 10%) | 中風 (約 3%) |
3 | 心臟病發(約 9%) | 乳癌原位癌* (約 2%) |
4 | 中風(約 7%) | 子宮頸原位癌* (約 2%) |
5 | 其他嚴重的冠狀動脈疾病 (約 3%) | 心臟血管成形術/通波仔* (約 1%) |
- *乳癌原位癌、子宮頸原位癌及與心臟血管成形術/通波仔有關之索償被定義為「非嚴重」危疾索償
雖然承保疾病不是多就代表好,但 Bowtie 考慮到早期危疾變得越來越常見,而早期危疾的治療費用亦所費不菲,以通波仔為例,手術收費 $10 萬起跳。加上治療後,患者仍需要持續服藥及接受檢查,對工作及收入不多不少有影響,因此特意推出新產品,為早期危疾提供保障。
Bowtie 早期及多重危疾保唔單止為三大危疾提供高達 5 次的保障,多重保障更延伸至早期危疾!
受保人如果患上早期危疾(如原位癌),Bowtie 會「額外」支付相等於保額的 20% 作早期危疾賠償。及後,如果受保人患上嚴重危疾,Bowtie 將賠足保額的 100%。
意思是:受保人每次最多可獲合共 120% 的危疾保障,如不幸需要 5 次賠償,獲賠金額高達投保額的 600%。
危疾保額是否愈高愈好?
隨著香港人對健康的危疾意識越來越高,危疾投保額在 2012 至 2015 年間短短幾年間增加了 46%,人均保額逼近 HK$60 萬,呈持續上升趨勢。
不少人誤以為保額越高,保障就越充足,但卻忽略了索償成功率。根據調查,香港的拒賠率高達 13%,相較鄰近地區新加坡高出近一半,令人大跌眼鏡的同時,亦反映了保額高低未必和保障成正比。
所以,危疾保額並不一定愈高愈好,投保人應優先考慮個人經濟能力及實際需要,以合理保費購買充足保障反而更划算。
為了令賠償準則更具認受性,Bowtie 參考國際標準設計及定義危疾保的賠付條款,但凡確診保單指明的 38 種指定危疾,並符合「四重安全網」中的任何一個情況,都可獲得 100% 賠償。
加上 Bowtie 以科技降低營運成本,讓客戶能以相對便宜的保費,獲得與傳統保險公司同樣的保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