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死咗3、4年都未Claim到錢!」「買危疾保險真係大吉利是!」張太(化名)妙語連珠、談笑風生,想不到已經與癌症搏鬥了兩年多。癌症改變了她的生活,亦改變了她對保險的印象。張太由原先對保險「冇好感」,變為向朋友力推保險的真實用家,當中到底發生過什麼事?
張太是退休公務員,有公營醫療保障,而且身體向來健康,加上朋友曾向保險公司索償不果,令張太從不打算買保險,亦不相信保險。
直到2019年,由於兒子認為張太已是銀髮族,希望媽媽的人生下半場可以有更完善的保險,所以說服張太先後成為3份保險的受保人:
投保時,張太其實不太了解Bowtie,只知道Bowtie是較新的虛擬保險公司。「我買果時都冇睇過份單保咩!」張太開玩笑地說。
於2021年時,張太觀看日本健康電視節目後,幫自己檢查,發現乳房有硬塊。當時張太擔心私院費用昂貴,打算往公立醫院求醫,但同時又擔心公營醫院等候時間長,使病情惡化。張太將上述憂慮與兒子傾訴,兒子反問:「有保險點解唔用?」事實上,有保險的支援,受保人便不需要為錢而操心。所以張太最後選擇私家醫療。
萬幸的是,私家醫院的效率極高,令張太得到及時治療。張太的病情由4月發現後,於短短9月內便完成手術、電療、化療。至於標靶藥,則要服用至2023年年底。
被詢問醫癌的費用時,張太如數家珍:「手術費15萬、6次化療30萬、24個月標靶藥 $65萬,加加埋埋過百萬,仲未計電療,同埋之後因副作用而睇嘅中醫、物理治療等。」
張太從容面對病情,對治療過程輕描淡寫。然而醫癌過程其實有不少副作用,例如電療後皮膚如嚴重燒傷、化療後腸胃不適,全身骨痛,體質變差。即使現在,張太白血球指數很低,又有貧血,容易感染,氣喘和疲倦。
治療過程中,張太的癌指數曾一度回升,醫生亦表示復發機會極高,幸好最後只是虛驚一場。回想當時情況,張太表示治療期間的心態不容小覷,因為情緒會影響病情。「我由始至終都抱住盡量醫的心態,個人冇depression(抑鬱)。至於錢方面,因為保險仲有錢賠,我都唔使擔心。」
張太患病的時候精神困倦,加上不太理解保單條款,所以依靠Bowtie索償團隊幫忙。Bowtie索償團隊在收到遞交的文件之後,立即審核張太的索償文件,並定期向張太匯報進度,令她安心。截至2023年9月上旬,Bowtie已向張太賠償合共$178萬:
危疾保險:$50 萬
自願醫保及戰癌保:$128萬
在治療中,醫生建議張太服用一款非常新型的標靶藥,張太於是向Bowtie查詢是否可以涵蓋該藥物。經Bowtie索償團隊確定後,該標靶藥屬保單保障範圍。醫生知道後不禁驚奇:「你買份保險咁神奇嘅?咁都保到?」
Bowtie因咩原則涵蓋張太的新型標靶藥?
治療癌症的藥物推陳出新,那是否每款新藥都屬於保障範圍?以自願醫保為例,它並不涵蓋實驗性治療*。
今次個案中,張太的新型標靶藥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所以符合Bowtie 自願醫保 (靈活計劃)條款中的「訂明非手術癌症治療」及Bowtie 戰癌保條款中的「積極治療」定義。故此,該新型標靶藥屬保障範圍。
*自願醫保的其中一項不保事項為:「按接受治療、治療程序、檢測或服務所在地的普遍標準(或尚未經當地認可機構批准)界定為實驗性或未經證實醫療成效的醫療技術或治療程序的費用。」
與醫療保險的實報實銷不一樣,危疾保險採取以一筆過現金賠償模式,彌補受保人因無法工作而損失的收入,使他可以專心醫病。張太雖然是退休人士,但卻認為這種賠償模式好有用,因為治療癌症是長期作戰,而且患病期間難以工作:「你醫病期間元氣大傷,好難有精神集中處理公事。就算有,電療一星期要做6日,你都返唔到工。」而她亦有用危疾保險賠償,補貼生活上的開支。
對於網上投保,張太以「爽快」形容,不須被保險中介Hard Sell。至於索償,張太再次感謝索償團隊的幫忙。整體而言,張太非常欣賞Bowtie主打「有人幫,無人Sell」的理念,而且真的說到做到。
以下內容由Bowtie提供,與本文作者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