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病是是指嬰兒於出生後 1 個月內,由於嬰兒身體積聚過多的膽紅素,令皮膚及眼白有發黃的現象,又稱為「初生嬰兒黃疸(Newborn Jaundice)」1。黃疸病在初生嬰兒中很常見,根據 NHS 的統計數字,10 個 BB 之中有 6 個會出現黃疸,而早產嬰兒更易出現黃疸2。
初生嬰兒的黃疸可以分「生理性黃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病理性黃疸」(Pathological jaundice)及「母乳性黃疸」(Breastmilk jaundice),當中初生嬰兒黃疸大部分屬「生理性黃疸」,若嬰兒出現的黃疸是由於體內存在潛在的病患所致,則為「病理性黃疸」7。以下將列出初生嬰兒的黃疸種類、病徵、出現時間及持續時間3:
黃疸種類 | 病徵 | 出現時間 | 持續時間 |
生理性黃疸 | 皮膚、眼白呈黃色 | 足月嬰兒:出生後第 2 至 3 日 早產嬰兒:出生後第 5 至 7 日 | 足月嬰兒:約 2 星期 早產嬰兒:約 3 星期 |
病理性黃疸 | 溶血反應、嗜睡、呼吸困難等 | 出生後 24 小時內 | 2 至 4 星期 |
母乳性黃疸 | 皮膚、眼白呈黃色、精神不振、體重增長速度稍慢 | 出生後第 7 日左右 | 8 至 12 星期 |
需要留意,假如你的嬰兒在出生後只住院 1 至 2 天就出院,回家後開始出現皮膚發黃,甚至是出現嗜睡、不喝奶、嘔吐、發燒、哭聲異常等情況,就應該立即求醫,以防黃疸對初生嬰兒造成影響1,4。
人體內的紅血球經正常分解後會產生膽紅素,由於初生嬰兒仍在發育的肝臟不夠成熟,肝臟無法迅速處理過多的膽紅素,令膽紅素積存於體內,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上升,形成「新生兒黃疸」1。當中BB初生嬰兒出現各類黃疸的成因不一。以下列出不同黃疸種類的成因3:
黃疸種類 | 成因 |
生理性黃疸 |
|
病理性黃疸7 |
|
母乳性黃疸 |
|
膽紅素水平通常在嬰兒出生後的 3 – 7 天達到頂峰值,並出現以下症狀2,3:
「黃疸指數」就是血液中膽紅素的濃度情況。
足月嬰兒的正常黃疸指數平均不超過 12mg/dL(即 204μmol/l),約持續 10 天;而早產嬰兒的正常黃疸指數則平均不超過 15mg/dL(即 225μmol/l)5,大概約持續 2 週。若黃疸指數高過正常範圍並持續上升時,醫生會就嬰兒的情況安排適當的治療。
在嬰兒出現黃疸的頭幾天,每天的黃疸指數都會有改變,必須到醫院門診接受醫生的密切觀察,並要覆診至黃疸消退為止。
一般新生嬰兒患上的黃疸多屬於「生理性黃疸」,會自然消退。
若膽紅素急劇上升,則有可能進入腦細胞,造成「核黃疸」。「核黃疸」可能令腦細胞永久受損,容易導致失聰、弱智、痙攣、 甚至死亡4。因此,家長應該要多留意嬰兒有沒有出現異常情況,避免錯過最佳求醫時間。
如果嬰兒在患上黃疸病後2 週後,病況惡化或沒有消失,或應該向醫生求診,尋求進一步的治療:
光療(俗稱:照燈)是指以特殊類型的光線進行的治療,適用於「生理性黃疸」,以加速嬰兒代謝膽紅素的能力,使肝臟更容易分解並去除血液中的膽紅素;療程為2 – 3天。
換血適用於嚴重的新生兒黃疸,以逐步把病人的血液抽出及輸入捐贈者的血液、生理鹽水或血漿,以達到治療黃疸的效果。
如果黃疸是因為母子血型不同而造成的話,這種情況下嬰兒會從母體那裡攜帶一種抗體,使自己的紅細胞破裂。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降低這種抗體的水平,能夠減輕黃疸,減少嬰兒換血的需要。
自願醫保的最低投保年齡是 15 天,如果新生嬰兒在 15 天後患上疾病,並需要住院接受治療,自願醫保會按保單條款及限額賠償相關費用。至於先天性疾病,自願醫保亦會保障 8 歲以後發病涉及的醫療費用。
照燈可改善黃疸,而不少人誤解曬太陽亦有同樣效果。 事實上曬太陽不能有效地治療黃疸,過度曬太陽更可能導致嬰兒的皮膚灼傷或眼睛受損4。
嬰兒有黃疸,媽媽也可以繼續餵哺母乳。無論嬰兒是吃母乳或配方奶,都可能出現黃疸的,因此無須停止母乳餵哺1。
有部分吃母乳的初生嬰兒會出現黃疸並持續一段時間,通常在 2 – 3 個月內自然消退,稱為「母乳性黃疸」。這種黃疸一般較輕微,不會對嬰兒的健康構成影響,因此無須轉用配方奶。
目前並沒有方法預防嬰兒患上黃疸,但家長亦無需過份擔心,黃疸一般會在嬰兒出生後 10 – 14日便會慢慢消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