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鼠疫」,大多數人都會想起14世紀在歐洲爆發的大瘟疫 ── 當時死者的皮膚呈現黑色斑點,所以又稱為「黑死病」。瘟疫前曾出現大型鼠疫,病菌由黑鼠皮毛內的跳蚤傳播。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的文獻記載,當時「黑死病」估計導致歐洲30-50%人口喪命。BBC報道指,死亡人數總數超過5000萬人;以全世界計更高達7,500萬人。
其實鼠疫是一種由以老鼠為首的齧齒動物傳播的傳染病,疾病由耶爾森桿菌所引致。鼠疫屬於致命疾病,主要分為3種: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性鼠疫。
在歐洲的「黑死病」瘟疫後,世界不同地區都不時爆發鼠疫。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大部分人類個案都在非洲發生,亦曾在亞洲和南美洲流行,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馬達加斯加、秘魯等,而最近在北京朝陽醫院確診的兩則病例屬於高傳染性的肺鼠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在2010至2015年期間,全世界共有3248例鼠疫確診病例,當中有584人死亡。
根據奧斯陸大學的文獻,國際上的鼠疫報告病例集中於社會經濟情況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地區的公共衞生政策均未達到最理想的水平,衞生設施一般較差,高風險的行為較為普遍。
雖然鼠疫大多在發展中國家出現,但例如美國等已發展國家亦不能完全免疫。有報道指,美國每年仍約錄得約12個由鼠疫導致的死亡個案。
一旦患上腺鼠疫或肺鼠疫,患者會分別出現以下病徵:
腺鼠疫 | 肺鼠疫 |
|
|
肺鼠疫屬於嚴重疾病,具極高傳染性,若不及早治理,患者會很快死亡。
由於鼠疫用於高傳染性的疾病,患者必須立即被隔離,並服用抗生素。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指出,自世界進入「抗生素時代」,鼠疫的死亡率已從過往的66-93%(未治療)降至16%(已治療)。
因此,只要及時接受治療,其實大部份鼠疫患者都可以被治癒的。
首先應保持家居環境清潔,杜絕鼠類動物來源:
此外,在衛生環境較差的地方宜穿著長袖衫褲,並在外露皮膚上搽抹昆蟲驅避劑,以防止被跳蚤叮咬而感染疾病。如外遊時到訪有鼠疫的地方,應採取以下保護措施:
若當地有肺鼠疫個案,應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時刻提高警覺,保持個人衛生,以防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