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恐症 (Panic Disorder) 屬於焦慮病的一種,是指一個人突然間感到對身體的不適感覺,產生強烈的恐懼反應,並且會不斷地發病,嚴重影響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驚恐症第一次病發期,通常會出現在青少年至 30 歲左右。
著名影星「發哥」周潤發亦曾經患上驚恐症,當時他經歷失眠、呼吸困難、冒冷汗等症狀,最後詢問醫生才知道患上驚恐症。
驚恐症可以說是當事人對危險和恐懼的過敏反應,突然感到不安,且在 10 分鐘內達到最嚴重的情況,例如心跳加速、出汗、顫抖、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發冷等等,在情緒上會突然覺得自己快要瘋掉,以及產生對死亡的恐懼,加上當事人對身體不適會感到恐懼,會更加留意自己的身體反應,再次變得敏感,繼而引發更多的恐慌,有機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建議患者多做呼吸訓練,學習腹部呼吸。患者每日可在寧靜的環境中練習 2 次,5-10 分鐘,並且嘗試在街上練習,以備發作時可以熟練地使用;其次是態度上的調整,盡量告訴自己恐慌發作並不危險,以減低真正發作時的焦慮。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患上驚恐症,可以回答網上一些情緒輔導組織簡單的測試問卷,例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健康情緒中心的驚恐症自我測試,進行初步的評估,如果發現自己已經有相當多的病徵,建議儘快尋求醫生的幫助。
驚恐症只需要獲得適當治療,很大機會能避免病情發作和惡化,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兩者相輔相成,自然能讓病情獲得改善。
藥物治療上會使用調節大腦血清素的藥物以控制病症,因為病發原因很多時候是由於腦內的血清素失衡,導致當下我們原有的反應機制無法正常運作。由於服用藥物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使病徵得到改善,初期患者可能仍會感到身體不適或明顯的病徵。在醫生的指導下可短期服用鎮靜劑,以短暫舒緩病徵對病人的影響(建議病人只要在需要的情況下服用)。
認知行為治療是驚恐症的主要治療方法,首先讓患者了解和認識驚恐症,減少誤解和負面的感覺,對日後的治療會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就是教導患者在病徵出現時如何應對和處理,例如當患者在緊張時,呼吸會變得急促,有機會造成身體的氧氣及二氧化碳量失衡,因此醫生會教導患者放緩呼吸,用腹式呼吸使呼吸變得緩慢,且學會深呼吸每一口氣,讓身體內的氧氣及二氧化碳水平變回正常。
根據統計,現時約有 4% 香港人受驚恐症所困擾。大概 25 人就會有 1 個人患上驚恐症,男女病發率比例約為 1:2。
根據雙胞胎的研究, 遺傳佔了驚恐症的成因有40%。 如果近親患有驚恐症,患上驚恐症的機會便大大增加。另外環境因素,例如童年經歷過不愉快的事,或者父母本身的焦慮表現都會有所影響。
驚恐症絕非不治之症,只要通過適當的治療,就能控制病情,配合藥物及心理治療,有助於緩和病徵及減低病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