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而出現的慢性炎性關節疾病,炎症反應會影響或破壞全身不同的關節。類風濕關節炎的具體成因目前尚未被完全確定,但以下因素有機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基因/家族因素 | 如家族史中有成員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他成員亦會有較大的患病風險。 |
環境因素 | 病毒或細菌傳染有可能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但確切原因未明。 |
性別因素 |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 (但以母乳喂哺嬰兒的婦女則降低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 |
生活習慣因素 | 吸煙或體重超標的人士會增加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 |
年齡因素 | 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最常見於中年患病。 |
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病徵都是對關節的影響,而且通常為「對稱性」,即患者身體左右兩邊的關節,會同時出現病徵和感到痛楚;亦有機會出現「晨僵」,指患處在早上感到特別僵硬,可能維持數小時。
通常首先影響患者的小關節,例如手指關節與腳趾關節,出現關節紅腫及痛楚。
隨著病情進展,腫脹及痛楚可能會蔓延到手腕、膝蓋、腳踝、肘部、臀部和肩部,活動機能也會受到影響。
病徵會隨著病情狀態而持續反覆出現又消退,若病情得到控制(緩解期),病徵會減退;相反若病情惡化,病徵會加劇。隨著部份嚴重患者的病情推移,類風濕性關節炎最終會導致關節變形和移位,甚至損失活動能力。
當病情惡化至侵害身體其他器官,更會引致眼鞏膜破穿、肺纖維化及積水、腎臟功能衰退、血管栓塞、乾燥綜合症等,而患上淋巴瘤的風險也會增加。
根據美國風濕學會於 2010 年頒佈新的診斷標準,若病人於以下評分中取得 6 分或以上,便會被確診患類風濕關節炎:
A. 受影響關節 | 1 個中等 – 大關節 | 0 分 |
2 – 10 個中等 – 大關節 | 1 分 | |
1 – 3 個小關節 | 2 分 | |
4 – 10 個小關節 | 3 分 | |
多於 10 個小關節 | 5 分 | |
B. 血清學測試 (必須具其中一項檢測結果) | 類風濕因子 (RF) 或 anti-CCP 抗體均陰性 | 0 分 |
類風濕因子 (RF) 或 anti-CCP 抗體其中一項呈弱陽性 | 2 分 | |
類風濕因子 (RF) 或 anti-CCP 抗體至少一項強陽性 | 3 分 | |
C. 急性期反應物(必須具其中一項檢測結果) | 反應蛋白和紅血球沉降速率均正常 | 0 分 |
反應蛋白或紅血球沉降速率異常 | 1 分 | |
D. 症狀持續時間 | 少於 6 星期 | 0 分 |
6 星期或以上 | 1 分 |
類風濕關節炎跟其他免疫系統疾病一樣,雖然不能根治,但不代表不能控制。現時利用不同的治療方法,都能令病情得到緩解,即於臨牀、驗血及影像上,都偵測不到發炎。
藥物治療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 | 止痛消炎,但治標不治本。 |
類固醇 | 在醫生監察下短時間使用,既安全又可改善病情。但長時間服用,易患上骨質疏鬆症。 | |
傳統抗風濕藥 | 屬於免疫系統藥物,例如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用以減低免疫系統活躍度。多年來不少研究證實藥物能控制病情,但可能出現副作用,例如脫髮。 | |
生物製劑 (Biopharmaceutical) | 生物製劑 18 年前面世,已發展出 18 種生物製劑。跟其他藥物相比,較具針對性,副作用較少,近年更推出了口服劑型,但費用較昂貴。 | |
生物相似劑 (Biosimilar) | 生物製劑的「仿製藥」,其治療效果亦接近。生物相似劑其生產過程與原廠生物製劑會有差異,因此與生物製劑並不盡相同。
而生物相似劑於註冊前需通過各項嚴謹的藥效、品質、臨床及非臨床測試等要求,故患者可安心使用。
目前本港用於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生物相似劑有 3 種,分別是阿達木單抗 (Adalimumab)、英利昔單抗(Infliximab) 和利妥昔單抗 (Rituximab)。 | |
骨科手術 | 若患者的關節嚴重受損或變形,可接受外科手術,如全關節置換、腱重建、切除關節膜或關節固定等,以減輕痛楚及改善受影響關節的功能。 | |
物理治療 | 配合物理或職業治療師的指導,有助紓緩痛楚及減低關節進一步變形和惡化,並可改善活動能力。患者可考慮尋求專業的上門物理治療服務,透過定期的上門治療,有助進一步紓緩痛楚,改善活動能力。 |
生物製劑費用較昂貴,每月的藥費約 HK$1 萬;近年本港引入了生物相似劑,價格比生物製劑便宜約三分之一至一半,能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而香港亦有基金會為經濟有困難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提供生物製劑及生物相似劑的藥物資助。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與藥廠商討及訂定優惠計劃合作,為有確切需要以指定昂貴自費風濕科藥物作治療,但經濟有困難的風濕病患者提供有關藥費寬減。申請人須為醫生證明患有任何一種風濕病的香港居民,基金會將根據申請人家庭的經濟狀況及申請項目之需要性來審核有關申請。
計劃涵括的 6 種藥物包括:
基金設立的目的是為符合特定臨床準則及通過經濟審查的有需要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一些治療過程中需要,但不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只要患者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 (ACR) 聯合歐洲抗風濕病聯盟 (EULAR) 類風濕性關節炎分類標準的診斷條件」,而且病情持續不受控(連續兩次相隔 4 星期的評估中,DAS28 評分出現活躍炎症),以及對傳統治療無效(曾使用最少 2 種口服改善病情抗風濕藥仍無法控制病情,或對藥物出現不耐受情況),就可向基金會申請藥物資助。
可申請資助的 9 種自費藥物包括:
雖然香港有機構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提供經濟援助,但卻設有入息審查,意味著並非所有人都可以獲得資助。
類風濕關節炎不但治療費用高昂,連帶的手術、物理治療及輔助器具也價值不菲,若然情況嚴重,更可能無法繼續如常工作,令財政壓力培增。
不過,如果你投保了Bowtie危疾保,就可在確診類風濕關節炎時,獲得高達HK$400萬一筆過賠償。
Bowtie危疾保為38種危疾及4個情況提供賠償,而類風濕關節炎正是其中一個受保疾病。Bowtie危疾保障全球適用,受保人不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移居海外都可以繼續獲得保障,都可在必要時獲得應急錢,並且不限使用用途,不論是用於支付醫藥費,還是繳付房貸及生活費都可以,保障自己之餘,也確保了家人毋需因為你的財政而擔驚受怕。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該有均衡營養的飲食,多進食富含魚油(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並需要戒口,避免進食以下食物:
雖然難以避免先天的風險因素,但大家還是可以透過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遠離煙酒、控制體重、均衡飲食、勤做運動等等,預防類風濕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