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早期剝離(Placental Abruption)是指在胎兒出生前,胎盤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上剝離的情況。正常情況下,胎盤應在分娩後自然脫落,但若在妊娠期間過早剝離,會阻斷胎兒從母體獲取氧氣和營養的通道。這一併發症通常發生在妊娠20週後,尤其是妊娠晚期,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危及母嬰安全。
胎盤早期剝離的確切原因尚未完全明確,但多項風險因素可能增加其發生機率,包括:
胎盤早期剝離的分類具體分為四個等級,各階段情況如下:
胎盤早期剝離的症狀因剝離程度而異,常見徵兆包括:
若孕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
胎盤早期剝離可能對孕婦和胎兒造成嚴重後果:
診斷胎盤早期剝離通常結合以下方法:
超聲波雖是常用工具,但有時無法完全檢測隱性剝離,因此需結合臨床症狀判斷。
治療方案取決於剝離程度、胎兒成熟度及孕婦狀況:
緊急情況下,快速決策是挽救母嬰的關鍵。
雖然胎盤早期剝離無法完全預防,但以下措施可降低風險:
根據研究,胎盤早期剝離的全球發生率約為0.4 – 1%;在香港,有研究分析 2017年 1 月 – 2021 年 12 月屯門醫院的分娩個案,指出在 23,230 宗活產當中出現 86 宗胎盤早期剝離,發生率為0.37%。
是的,胎盤早期剝離通常伴隨腹痛。疼痛程度與剝離嚴重性相關,輕度剝離可能僅有輕微不適,而重度剝離則可能引發劇烈且持續的疼痛,甚至伴隨子宮收縮。
是否能自然分娩取決於剝離程度和胎兒狀況。若剝離輕微、胎兒穩定且妊娠已足月,醫生可能允許自然分娩。然而,大多數中度至重度剝離病例需緊急剖腹產,以確保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