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倒流是非常普遍的都市病,根據香港腸胃動力學會引述本港一項最新研究指,本港的胃酸倒流發病率從2011年至2017年短短6年間,大幅增加了39%。該項研究更發現本港每4名患者中,有3人未發現自己已患上胃酸倒流。到底胃酸倒流有什麼病徵?成因是什麼?持續惡化又會引起什麼問題?
胃酸倒流(GERD),又稱為胃食道反流,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下食道括約肌連接食道與胃部的肌肉賁門。在正常情況下,賁門括約肌在食物進入胃部後會自動收縮,阻止胃內食物及胃酸倒流入食道。如果下食道括約肌鬆弛,胃酸便會倒流入食道。
由於食道的黏膜十分脆弱,當胃酸倒流時,就會出現胸口灼痛、吞嚥困難等症狀。胃酸有機會灼傷咽喉,令咽喉反覆發炎。患者通常會在飯後感到不適,在睡覺時亦會較嚴重,平臥會讓胃酸更容易倒流入食道。最常見的症狀如下:
胃酸倒流亦有可能引起以下症狀:
如出現以上病徵,應及早求醫,以免演變為更嚴重的疾病。
胃酸倒流原因眾多,部份源於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以下因素有機會令食道括約肌較容易鬆弛:
事實上,身體如出現其他毛病,例如橫隔膜裂孔疝氣,亦會大大增加胃酸倒流的風險。更重要的是,胃酸倒流也是胃癌症狀之一。患上胃癌會阻塞食物由胃部進入十二指腸,造成食物反流入食道,因而出現胃酸倒流的情況。
胃酸倒流的症狀與胃痛及消化不良相似,一般人很容易將3者混淆。為了減少胃氣漲而引起的不適,胃部會不時將胃氣回流食道並排出,感覺似胃酸作怪,然而這並不算胃酸倒流。
為了準確診斷及治療,醫生會為患者安排以下3種檢查:
醫生先要先仔細問症,了解病歷,查找每一個有機會胃酸倒流引起的病徵及其嚴重程度,並安排做胃內窺鏡(俗稱照胃鏡),檢查是否有橫隔膜裂孔疝氣、食道底發炎、巴洛氏食道症和其他胃部的疾病如胃潰瘍、胃幽門收窄、胃腫瘤和胃癌等。
此檢查是是必須的,透過測酸儀經鼻孔放入食道,留在賁門括約肌對上5厘米的位置,記錄一天內胃酸回流入食道的時間。新一代的測酸儀是無線的,除去了連接線,並可於照胃鏡的同時放入食道,大大減少病人的不適。此做法亦可收集多達96小時的數據,為治療胃酸倒流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資料。
此檢查也十分普遍,可以診斷出胃酸倒流的原因。原因眾多,可能是因為食道失去蠕動能力,又或是患上賁門失弛症(Achalasia)。賁門失弛症的病人同樣會出現胸口痛和吞嚥困難的症狀,但治療方案卻與胃酸倒流患者截然不同。
胃酸倒流的成因人人不同,患者可透過記錄每天的飲食和胃酸倒流出現的時間,嘗試找出誘發此疾病的生活習慣,並加以避免。
而醫生亦可根據病人的情況,以藥物,甚至手術紓緩胃酸倒流帶來的不適和症狀:
包括化胃氣藥物、胃酸中和劑、質子泵抑制劑等,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減輕發炎和潰瘍問題,治療大約需時8至12個星期
進行手術收緊下食道的括約肌,以增加食道下端的阻力
胃酸倒流是種反覆及長期的疾病,首先要透過仔細的問診、胃內窺鏡的檢查、還有食道動力和胃酸測試,以準確診斷,尋找真正的成因,再對症下葯,並配合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才能有效紓緩,並減低復發機會。
正所謂「治標先治本」,要預防胃酸倒流首先要改善不良飲食習慣,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從多方面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食道的黏膜十分脆弱,若長久受到胃酸刺激會導致食道發炎、潰瘍、出血,引致食道炎或咽喉炎。嚴重的話更會出現癌前病變,引致食道癌。
長期的胃酸倒流亦有機會演變成巴洛氏食道症(Barrett esophagus),由於食道內壁的細胞長期被胃酸刺激,令細胞變異成柱狀細胞,是癌前病變的一種。巴洛氏食道症的患者有較大機會患上食道癌。
除此以外,長期胃酸倒流亦是早期胃癌的症狀,如發現病徵,建議及早求醫,改善生活習慣!
徐俊苗 – 外科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