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是一種常見的豆科植物,原產於印度,廣泛種植於亞洲。它呈小粒綠色,質地堅硬,煮熟後口感綿軟,清香怡人。綠豆在傳統中醫中被視為性寒的食材,常用于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是夏季養生的理想選擇。
綠豆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每100克乾綠豆含有約23克蛋白質,是植物性蛋白的優質來源。它還提供B群維生素(特別是B1和B9)、鐵、鎂和抗氧化劑(如類黃酮),對能量代謝、血液健康和細胞保護有益。
- 清熱解毒:性寒能緩解暑熱,清除體內毒素,改善口乾與痤瘡。
- 助消化: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維護腸道健康。
- 補充蛋白質:高蛋白質支持肌肉修復,適合素食者與運動者。
- 抗氧化作用:類黃酮與維生素保護細胞,減緩老化,維持皮膚彈性。
- 支持血液健康:鐵與葉酸促進紅血球生成,改善貧血與疲勞。
綠豆在傳統中醫和民間飲食文化中被認為具有一定的「去濕」功效。根據中醫理論,綠豆性寒,味甘,歸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濕氣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病理狀態,常與暑熱或脾胃功能失調相關,而綠豆的寒涼特性被認為能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促進水分代謝,從而緩解濕氣引起的症狀,如身體困重、浮腫或黏膩感。
綠豆去濕的科學依據
從現代營養學角度看,綠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鉀,這可能間接支持其「去濕」效果:
- 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與廢物,改善濕氣堆積引起的消化不暢。
- 鉀:有助調節體內水分平衡,促進尿液排出,減少水腫,這與中醫「利水」的概念相符。
- 抗氧化成分:綠豆中的類黃酮等抗氧化劑可能減輕濕熱引起的炎症反應,進一步緩解不適。
如何用綠豆去濕
常見的去濕食用方法包括:
- 綠豆湯:將綠豆煮成湯,不加糖或少加糖,保留其清熱利濕的效果,適合夏季濕熱天氣飲用。
- 綠豆薏米粥:綠豆搭配薏米(有健脾祛濕作用),煮成粥,更能增強去濕功效,適合脾虛濕重者。
- 綠豆水:簡單煮沸綠豆,取其湯水飲用,清淡又有效。
綠豆的熱量中等,每100克乾綠豆約含有347卡路里。煮熟後(約100克)因吸水熱量降至約130卡路里。一小碗綠豆湯(約200克)約有260卡路里,適量食用營養又不增負擔。
- 避免過量:性寒過多可能引起腹瀉或胃寒,建議每日50-100克乾豆。
- 不宜空腹食用:寒性可能刺激胃部,空腹吃易引發不適。
- 不與藥物同食:綠豆解毒作用可能減弱某些藥效,如中藥需間隔。
- 避免生食:未煮熟綠豆含植物凝集素,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 不吃發霉豆:發霉綠豆可能含毒素,應丟棄以免中毒。
脾胃虛寒者應少吃,因綠豆性寒可能加重腹瀉或胃冷。體質虛弱或寒症患者(如手腳冰冷)不宜多食。正在服藥者需謹慎,因解毒作用可能影響藥效。對綠豆過敏者可能出現皮疹或不適,應避免。
- 綠豆湯:綠豆加水煮軟,加入冰糖,清熱解暑。
- 綠豆粥:與米同煮,加入紅棗,養胃補氣。
- 綠豆沙:煮熟搗碎,加糖製成餡料,甜而不膩。
- 綠豆糕:蒸製成糕點,搭配茶水,清香可口。
- 綠豆涼粉:製成涼粉,拌醬食用,夏日消暑佳品。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醫療編輯+AI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