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80後的創業家。
在讀書時起,我的生活已經歷不少變遷。我曾經多次轉校,試過留班,又試過跳級;試過10年之內搬遷16次;試過在不同國家工作;試過五次創業。試過成功, 亦試過不少失敗。
與不少香港人一樣,我在求學時期聽取了父母的意見,朝着專業人士的路進發。到了26歲,我已考取了北美精算師資格,之後曾於多倫多、芝加哥及倫敦從事顧問工作,過着旁人眼中看來安穩的生活,總算完成對家人的承諾。
但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不少人問我為何放棄專業,而走去創業。這個轉捩點要追溯至5年多年前的一個心臟手術。當時我的心臟出現問題,需要入院接受手術。到安排入院前,我才驚覺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障無法應付私家醫院的費用,我從沒想過大型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障也如此有限。最後,我只能輪候公立醫院,手術總算順利完成;然而醫院床位嚴重不足,我在手術後翌日已要出院。
人生無常,難道就這樣度過一生嗎?我不能再猶豫。這次經歷令我有更大的決心創業,開拓屬於自己的事業。我們希望每一個香港人都能擁有一份簡單而基本的醫療保障。私家醫院應該是屬於每一個香港人的。
在創業前,很多朋友都問過我「有沒有考慮清楚?會不會計算錯誤?」雖然我的背景是數理出身,但我更相信直覺。很多人正正因為太過計算、太過理智,因而錯失了很多機會。
於是,我放棄了顧問工作,與同為精算師的伙伴先後創立了保險科技顧問公司Coherent及保險產品比較平台Seasonalife兩間初創公司。慶幸吸納了不少人才,亦見識了科技的潛力。
直到某天,我遇上一個保險公司行政總裁,他是行內的前輩。他跟我說,認為我們應該要創造一個自己的品牌。他說如果他在我這個年紀,沒有受制於科技,當年一定會這樣做。這句說話一直在我心中徘徊。
2017年9月,保險業監管局宣布接受虛擬保險牌照申請,我與團隊遂決定遞交申請。虛擬保險正符合理想的自主銷售渠道。客戶用手機或電腦能即時投保、核保及索償,全程網上完成,毋須以代理銷售。
機會來了,我與團隊認為這件事很有意義,於是短時間內,跟多間保險公司磋商,最後與投資者永明金融一拍即合,正式遞交牌照申請。
「點解你公司叫Bowtie(煲呔) ?」身邊人常常問我,但我會反問對方: 「你幾時會打煲呔?結婚?畢業?幫小朋友綁鞋帶?定係幫囡囡打蝴蝶結?」「保險是保障人的特別時刻。你也不會隨便幫人打煲呔、綁鞋帶啦!這個一定是你身邊很重要及珍惜的人。」
我們將公司命名為Bowtie,是希望建立一個能夠觸動人的品牌。香港不乏保險公司,欠缺的是一間以科技為本的保險公司;香港不乏投資成分保險,欠缺的是純保障的人壽與醫療產品。我作為精算師,覺得簡簡單單的保障,反而正是香港人所需的。
由零至一地建立一間保險公司,對我而言充滿挑戰。畢竟沒有顧問支援,沒有龐大團隊,也沒有外購系統,凡事自己動手。慶幸的是拒絕一條較輕鬆的路,反而令我們更早到達目的地。2018年12月20日,Bowtie正式成為香港首間獲保監局授權的虛擬保險公司。
我相信人的上半生是命中註定,而下半生是自己決定的。過著安穩的專業人士生活不是我理想的人生。創業沒有最好的時刻,不要害怕失敗,珍惜每一個學習機會。經歷過的,就是你的成就。
給自己一個機會,我們都有權選擇一個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