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又稱赤小豆或小紅豆,屬豆科植物,原產於東亞,特別在中國、日本和韓國廣泛食用。其外觀呈深紅色,顆粒小巧,煮熟後口感軟糯,帶有天然甜味。紅豆在中醫中被視為性平食材,具有健脾利水、補血養心的功效,是傳統養生飲食中的常見選擇。
紅豆是營養豐富的超級食物,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每100克乾紅豆約含20克蛋白質,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它還提供B群維生素(特別是B1和B9)、鐵、鉀和抗氧化劑(如花青素),對血液健康、心臟功能和抗衰老有顯著益處。紅豆的低脂特性也深受健康飲食者喜愛。
- 補血養顏:鐵與葉酸促進紅血球生成,改善貧血,讓氣色紅潤。
- 利水消腫:鉀幫助排出多餘水分,緩解水腫與浮腫。
- 抗氧化:花青素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延緩皮膚老化。
- 健脾助消化: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與胃脹。
- 護心血管:鉀與纖維調節血壓,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風險。
紅豆的熱量適中,每100克乾紅豆約含有330卡路里。煮熟後因吸水,熱量降至約130卡路里/100克。一碗紅豆湯(約200克)約有260卡路里。適量食用紅豆能提供能量而不增負擔,是減重飲食的好幫手。
- 避免過量:高纖維過多可能引起腹脹或腹瀉,建議每日50-100克。
- 不宜生食:未煮熟紅豆含植物凝集素,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或中毒。
- 不與寒性食物同食:如西瓜,可能加重脾胃寒涼,引起不適。
- 避免空腹食用:纖維與蛋白質可能刺激胃部,建議搭配主食。
- 不吃發霉紅豆:發霉紅豆可能含黃麴毒素,應丟棄以免危害健康。
脾胃虛寒者應少吃紅豆,因其性平偏涼可能加重腹瀉或胃冷。對豆類過敏者可能出現皮疹或不適,需避免。消化不良或腸胃敏感者需適量,以免纖維過多引起脹氣。腎病患者也應謹慎,因鉀含量高可能增加腎臟負擔。
經典紅豆沙
- 材料:紅豆200克、冰糖50克、水1000毫升、陳皮一小塊(可選)。
- 做法:
- 紅豆洗淨,浸泡4-6小時(或隔夜),瀝乾備用。
- 鍋中加入水和紅豆,大火煮沸後轉小火,加入陳皮。
- 煮約1-1.5小時至紅豆軟爛,加入冰糖攪拌至溶解。
- 關火稍涼即可享用,熱飲或冷飲皆宜。
紅豆糯米飯
- 材料:紅豆100克、糯米200克、水適量、鹽少許。
- 做法:
- 紅豆洗淨浸泡4小時,糯米洗淨浸泡1小時。
- 將紅豆與糯米混合,放入電飯鍋,加水(水量略高於米面1厘米)。
- 按煮飯模式煮熟,熟後撒少許鹽拌勻。
- 可搭配椰奶或芝麻食用,香甜軟糯。
- 挑選紅豆:選擇顆粒飽滿、色澤鮮紅、無蟲蛀或碎粒的紅豆。優質紅豆表面光滑,無異味,避免過於乾燥或變色的劣質品。
- 保存紅豆:將紅豆裝入密封罐或真空袋,置於陰涼乾燥處,避免潮濕與陽光直射。若長期保存,可放入冰箱冷凍室,保持新鮮度達1-2年。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醫療編輯+AI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