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科技金融(TechFin)為首?還是金融科技(FinTech)?綜觀大部份公司在創業或甚至高速發展時均希望政府、機構、投資者等以新經濟科技企業看待,皆因科技企業估值頗高、較容易獲政府政策或資金支持、投資者及客戶認為增長沒有頂,因而願意中長線持有,非常有利公司在資本市場持續發展。
如螞蟻集團上市暫停乃因已茁壯成長及高速發展,風險控制愈加重要,堪稱「大到不能倒」,難怪國內四大監管部門一起約談螞蟻集團三位領導及股東,提出他們須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意味著螞蟻集團在資金及監管成本等環節將有所提高,還必須逐步與傳統金融機構的監管要求接近,監管機構才放心讓螞蟻集團繼續騰飛。
現時提出這些要求總較上市後才提出為佳,除有助減緩股價震盪外,投資者亦不會招致任何損失,即使部份投資者早前利用孖展認購螞蟻集團,不少良心企業如富途、耀才願承擔所有相關費用,投資者也沒有損失,只是投資機會延遲而已。
筆者相信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跟傳統銀行監管看齊時,成本必然增加,新經濟盈利和股價因而逐漸步進頂峰,各位必須留意。
Facebook(FB.US)亦為另一非常好的例子,它之前向美國政府申請數碼貨幣牌照,卻遭到拒絕,不能因為Facebook 屬科技企業便可獲得特殊對待或優惠,建議其必須取得美國的銀行牌照才可進行此業務,日後便可與摩根大通、高盛等進行電子貨幣業務,最後Facebook 取消在美國推出數碼貨幣。
馬雲在2020 年10 月24 日發表演講後,他感謝國內政府及監管機構能給予阿里巴巴(9988.HK)及螞蟻集團發展機會,國內政府及監管機構以科技企業的角度看待他們,為他們提供政策紅利,讓螞蟻集團發展至現時水平,可見中國在金融領域已較美國勇敢地嘗試科技應用。
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於2020 年9 月中旬舉行「第二屆亞洲金融科技成就大獎」,首創全於虛擬世界進行,共有60 多家企業參與,為2019 年之一倍,足見本港金融科技發展及增長迅速,當中達40家企業獲得獎項,不少為香港及亞洲區企業,甚至全球性企業等,當中包括已於2020 年10 月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第二大金融科技公司—陸金所(LU.US)。
從獲獎的企業可看到香港金融科技發展的趨勢,2020 年獎項分布非常多樣化,但獲獎最多為支付科技,共七家,跟著為保險科技、區塊鏈、大數據等各四家,其次為雲計算、人工智能、數碼銀行、創新科技等各佔三家,最重要的網絡安全有兩家,其餘為資訊科技、算法交易、數據私隱、財務策劃科技、信貸科技、物業科技、監管科技、機械人自動化、電子退休金等嶄新領域各佔一家。
各位必須留意未來科技發展及其影響的行業,如近年來虛擬保險、虛擬銀行等已逐漸改變行業的生態環境,其他行業現已受到科技不同程度的衝擊和洗禮,故預料新經濟仍可長遠地增長。
相信2021 年最大發展應為貨幣數碼化,包括國內及歐洲等均急不及待地致力發展數碼貨幣,美元在單邊主義及貨幣數碼化兩大潮流影響下,勢必加速去美元化進程,加上多年來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出現許多弊端,如過量發行美元為其他國家帶來「負外部性」影響,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相信中國及歐洲均欲利用數碼貨幣提高其貨幣的國際地位,未來代替美元半壁江山,令美元地位相對地下降,更有利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的投資市場及股市。
據悉歐洲瑞典開展研究電子克朗,美國聯邦儲備局高層亦披露已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推動數碼美元試驗計劃,但仍然落後於中國的數碼貨幣發展,皆因中國在數碼貨幣的發行、流通、應用等全流程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並完成技術儲備及進入試驗階段,以深圳等城市為試點,處於全球領先位置!
中國利用數碼貨幣及龐大消費群,配合淘寶等刺激消費、RCEP 旗下十多國、一帶一路沿途國家投資及借貸,開拓海外市場,並可與進行很多跨境支付業務的企業合作,難怪2020 年獲得「第二屆亞洲金融科技成就大獎」的企業多為從事跨境支付,已露出端倪。
歐洲央行現已設立網站銷售其不良貸款,運作模式類似亞馬遜(AMZN.US),旨在打破龐大金融機構壟斷,若2021 年歐元數碼貨幣推出,勢將有利於歐洲央行更有效地推動上述計劃。休而則商的金管局前主席陳德霖成立圓幣錢包科技公司,並擔任主席,可見數碼貨幣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文章內容改篇自由龐寶林先生撰寫,天窗出版社出版的《新經濟制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