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罕見但極具危險性的神經系統腫瘤,通常發生在兒童身上。顧名思義,這種疾病起源於兒童體內的「神經母細胞」,是一種在胚胎早期發展階段形成的神經細胞,主要位於神經元和腎上腺中央的髓質。
神經母細胞瘤最常見於 5 歲或以下的嬰幼兒和兒童,成年人罹患此病的機會則比較罕見。一般來說,患者通常於 1 – 2 歲期間發病,腫瘤會出現於身體交感神經系統分佈的各個部位,最常見於腎上腺周圍,也可能位於腹部其他區域,亦有部分案例生長於盆腔、頸部、胸部、頸部和脊柱附近。
一般情況下,神經母細胞會繼續成長,並發展成成熟細胞。但若然發現異常變化,在胎兒發展期間,神經母細胞未能成熟,反而繼續生長和分裂,則有機會導致腫瘤形成。大部分腫瘤最終依然會成熟為神經組織、或者自行消失。但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這些細胞成熟的可能性會逐漸降低,反之發展成癌細胞的機會則變得愈大。
神經母細胞未能成熟,主要因為細胞內的去氧核醣核酸(DNA)產生變化。DNA 是人體細胞內的化學物質,構成每個人的基因,並控制細胞各項不同功能。人體細胞內的 DNA,位於長長的、類似線的結構中,即我們日常所認知的「染色體」。
一旦胎兒細胞內的 DNA 出現異常突變,形成致癌基因、或破壞具幫助控制細胞分裂、修復損壞 DNA 等作用的腫瘤抑制基因,則有可能罹患神經母細胞瘤。
對於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病原因、以及疾病會否遺傳,醫學界至今仍然未有明確結論,部分研究指出部分患者可能與基因突變或家族遺傳有關。
如上文所述,如胎兒神經母細胞的 DNA 發生變化,導致部分基因功能異常,例如令細胞失去對正常生長和分裂的控制、或者增加細胞對生長因子的敏感度,從而促進腫瘤形成。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少數神經母細胞瘤患者或存在家族遺傳的情況,統稱為「家族性神經母細胞瘤」(Familial Neuroblastoma)。它與特定基因的遺傳變異有關,這些變異可以在家族中傳遞。然而情況非常罕見,只佔所有神經母細胞瘤病例的約 1 – 2%。
家族性神經母細胞瘤是由特定基因的遺傳變異導致。出現這些基因變異的人們,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的機率比一般人高。普遍來說,這些變異會在家族中傳遞,因此,有過往病例的家族,自然擁有更高風險;另一方面,家族性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病時期相對較早,而且可能會出現在多個器官,包括腎上腺的兩側、以及多個交感神經節。
神經母細胞瘤在早期往往難以察覺,大部分病例在發現時,已經轉移到其他部位。而症狀亦會因腫瘤的位置和大小有所不同:
腫瘤原發位置 | 常見症狀 |
腹腔 | 感到腹部有腫塊,並出現腹痛、嘔吐和便秘等症狀 |
胸腔 | 可能會壓迫氣管,引起咳嗽和呼吸困難。若壓迫大靜脈,可能導致臉部和頸部腫脹。若交感神經受損,患者可能出現交感神經麻痺綜合症。 |
另外,神經母細胞瘤患者亦有機會出現下列已知的症狀:
要診斷病人是否罹患神經母細胞瘤,除了最基本的驗血之外,亦要進行一些較複雜的檢查:
根據 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Risk Group Staging System(INRGSS),神經母細胞瘤可根據腫瘤的位置、以及是否已轉移至其他器官,分為幾個不同階段。這分類有助於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從而制定相應的治療計劃。這些階段包括:
階段 | 描述 |
L1 | 局部腫瘤未涉及影像學檢查(如超聲波、X光、MRI 磁力共振、以及 CT 掃描)的高風險病徵;腫瘤僅限於一個身體區域內。 |
L2 | 局部或區域性腫瘤,具有一個或多個影像學檢查的高風險病徵。 |
M | 遠端轉移性癌症,即是指癌症已從發病部位(原發性腫瘤)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除 MS 階段外) |
MS | 18 個月以下兒童的轉移性癌症,轉移僅限於皮膚、肝臟或骨髓。 |
對於早期發現的腫瘤,最佳治療方法當然是將其完全切除。
然而,假若腫瘤體積巨大、或是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則應先接受藥物治療,以抗癌藥物縮小腫瘤體積,然後再進行外科手術切除。手術後,患者亦需繼續接受藥物治療及放射治療。一般來說,整個治療過程需時約 1 年至 1 年半,視乎病情而定。
至於對晚期腫瘤,或骨骼已受到癌症影響的患者而言,醫生或會採用放射治療來暫時控制腫瘤,減輕患者的痛楚。
神經母細胞瘤的存活率,取決於患者所屬的風險群,其中可分為幾大因素而定: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CS)和兒童腫瘤學小組(COG)的數據,不同風險群的 5 年存活率如下:
風險群 | 五年存活率 |
低風險 | 95% |
中風險 | 約 90% 至 95% |
高風險 | 約 50 % |
按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公佈的數據,15 歲以下兒童的總體 5 年存活率為 68%。年齡越小,存活率通常越高。1 歲以下兒童的 5 年存活率為 95%。根據 2022 年 NCI 的一項研究,發現 18 個月或更大的兒童的癌症復發機會較大。
神經母細胞瘤可能導致一系列副作用,視乎患者接受的治療類型、腫瘤位置、以至患者治療時的年齡。隨著治療技術不斷進步,現今大部分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兒童,都能存活到成年。不過,神經母細胞瘤有機會出現以下後遺症:
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一些神經母細胞瘤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原因不明地攻擊正常的神經組織,導致如眼睛快速移動、肌肉痙攣和協調能力不足等症狀,並需要進一步治療,包括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如皮質類固醇或靜脈免疫球蛋白(IVIG)。
在治療過程中,醫生們亦會留意治療會否對孩子日後的健康產生影響。即使患者已經痊癒,醫生亦會為病人制定個人護理計劃,減輕後遺症甚至復發的可能。另外,家長亦可尋求兒童癌病基金協助,讓小朋友在學習能力、社交圈子、情緒及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得到幫助,逐步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
目前尚無明確方法可有效預防神經母細胞瘤。儘管科學界已進行許多研究,但尚未找到與此疾病相關的特定預防措施。
不過,大家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減低下一代患上神經母細胞瘤的風險:
父母大多想關心子女的成長及健康,並希望子女萬一不幸身體不適或出現任何病患,都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療及保障並健康成長。尤其 BB 的免疫力低,即使小毛病也有機會引致嚴重併發症,因此父母如打算為子女購買保險,第一份保險就應該是包含住院醫療保險成份的自願醫保。自願醫保計劃的最低投保年齡是出生後15天,代表父母可在 BB 誕生出院後不久就可為子女投保,盡早保障子女的醫療開支。
除了基本的自願醫保產品以外,市面上高端醫療保險更會提供更高的保障額,並讓受保人入住私家病房,讓他們不幸需入院時都可獲優質的養病環境,專心戰勝疾病。
以Bowtie Pink自願醫保計劃為例,其特點是可以入住半私家房,每年保額為HK$1,000萬,並全數賠償多種醫療開支*。此外,如果你本身已有涵蓋子女的公司醫保,就可以選擇較高墊底費的計劃,令保費進一步降低。
另外,如果你想加強子女在嚴重疾病的保障,可考慮加購一份定期危疾保險。假如子女因不幸患上重大疾病,危疾保險可為家長提供一筆過賠償保額,在財政上支持病患家屬,減輕潛在的經濟負擔。
跟 Bowtie 自願醫保一樣, Bowtie危疾保的最低投保年齡同樣為15日,而危疾保額則高達HK$400萬,並涵蓋38種危疾,當中包括癌症,另加4大「附加保障」,進一步保障其他未有病例的危疾。
除此之外,Bowtie危疾保(多重保障)更享市場獨特設計,就三大危疾(心臟病、癌症、中風)特設多達5次多重賠償,每次賠足100%保額,務求在緊要關頭全力支援家庭生活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