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PID)屬婦科疾病,女性盆腔內有子宮、卵巢及輸卵管等重要器官,當陰道受細菌感染,化膿的分泌物會破壞子宮頸黏液結構,細菌就會沿着子宮頸入侵子宮內膜,感染便會擴散到整個盆腔,造成器官發炎,就是盆腔炎。
盆腔炎的成因主要是患者的下生殖道(包括子宮頸及陰道等)受各類細菌感染, 如衣原體或淋病等,病菌再經子宮頸進入上生殖道,便會引發盆腔炎。常見的傳染途徑為性傳播,或進行婦產科的某些檢查和手術後出現細菌感染。
盆腔炎初期的症狀可能很輕微,甚至沒有任何症狀。因此,患者可能會到出現慢性盆腔疼痛、宮外孕或無法懷孕時,才意識到自己患上盆腔炎。當患上盆腔炎時,常見症狀包括以下:
若有以上病徵,應盡早求醫,及早治療盆腔炎才能減低後遺症的風險。
盆腔炎屬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患者多為 15 至 44 歲的年輕女性,估計每年約有 1.5% 的年輕婦女患上盆腔炎。
若有以下情況或行為的女性,都是患上盆腔炎的高危一族:
目前沒有任何單一項檢查可以準確診斷出盆腔炎,醫生會通過各種檢查方法的組合,診斷出患者是否患上盆腔炎,而診斷方法包括以下:
醫生可能會詢問患者的病徵、性習慣、性傳播感染史和避孕方法。
在檢查期間,醫生會檢查患者的骨盆區域是否有壓痛和腫脹,也可能會使用棉花棒從患者陰道和子宮頸採集液體樣本,以取樣本作細菌培養及核酸檢測。
可用於測試懷孕、愛滋病毒或其他性傳播的感染,也可測量白血球細胞數量;如果有炎症,白血球數量就會上升。
使用聲波來檢查盆腔內是否有膿腫。
治療盆腔炎的抗生素療程一般為兩星期,通常在服藥的 2 至 3 天後,腹痛及發燒等徵狀會逐漸減退,但病人切勿擅自停藥,過早停藥有可能導致復發,並增加抗藥性問題,令治療更困難。因此,患者要嚴格遵照醫生指示用藥,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
若然膿腫較大,發燒或服藥後病情未有好轉,便需要接受靜脈注射。病情嚴重的話,便需要透過手術去膿及清洗腹腔,防止病菌侵入血液或其他器官。
由於盆腔炎與性行為有密切關連,患者為防止再次感染,應暫停性行為,並安排伴侶接受相關檢查。
盆腔炎若延誤治療,會對女性的生殖器官造成長遠的影響,包括:
盆腔炎在治療後雖然能康復,但不能逆轉因感染而對生殖器官帶來的傷害和疤痕。感染後未經治療的時間越長,出現不育等後遺症的風險就越大。
盆腔炎患者應注意以下日常生活要點,幫助病情康復:
不論是盆腔炎康復者或未曾患過盆腔炎的女性,如果持續進行不安全性行為,或缺乏衞生意識,都會增加患上盆腔炎的機會,因此應參考以下預防方法:
盆腔炎多數是因為性傳播而傳染,因此開始有性行為就有可能患上盆腔炎。除了過早開始有性行為、性行為活躍及性伴侶較多的女性容易患上盆腔炎外,即使自己只有單一性伴侶,如果對方曾經或現在有多位性伴侶,感染機率也會提高。
盆腔炎不一定都是性行為造成,如果患有陰道感染,身體又剛好免疫力差,陰道發炎後細菌有機會沿著子宮頸跑到子宮,透過輸卵管導致盆腔炎。
統計上,有性行為的人患上盆腔炎的比例,較沒有性行為的人高一些。
雖然性行為是造成盆腔炎最主要的成因之一,但患上盆腔炎不一定是被性伴侶傳染。曾接受手術(例如人工流產)或侵入性的婦科檢查(例如子宮鏡、輸卵管攝影)都可能破壞子宮頸的保護能力,引起骨盆腔發炎;另外,太頻繁沖洗陰道會令子宮頸黏液喪失保護作用,更容易引起盆腔炎。
而由於部份病人沒有病徵或只有輕微症狀,致病細菌可能已潛服一段時間,即使感染是由於性行為,也不一定是由現在的伴侶引起。
黃潔華醫生
婦產科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