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Malaria)是可以致命的嚴重傳染病。瘧疾由數種不同的瘧原蟲屬的寄生蟲引致,常見於氣候溫暖的地區,包括非洲、東南亞及南美州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瘧疾的病原體為瘧原蟲屬的寄生蟲,而且總有 5 個種類,包括惡性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狀瘧原蟲、間日瘧原蟲及諾氏瘧原蟲。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 8 月 6 日的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暫時共有 58 名瘧疾病人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當中有 56 名 男性及 2 名女性,年齡為 25 至 56 歲,病人大部份病情穩定,其中 2 人嚴重及 1 人危殆,另外有 2 名患者死亡。張竹君提到,個案大部份由非洲幾內亞輸入。
以下是根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須呈報的傳染病按月統計數字的過去瘧疾感染數字資料:
年份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瘧疾感染數字 | 30 | 22 | 17 | 7 | 4 |
瘧疾的主要傳染方是透過蚊叮傳播。瘧疾會經由受感染的雌性瘧蚊傳播,雌性瘧蚊叮咬瘧疾患者之後,雌性瘧蚊就會受到感染,然後在叮咬其他人的時候將瘧疾傳播開去。
雖然瘧疾不能直接人傳人,但仍然有可能透過以下方法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視乎致病瘧原蟲種類的不同,瘧疾的潛伏期亦會因而有不同的長短,但一般而言在受感染的瘧蚊叮咬 7 至 30 天後,患者就會出現病徵,但潛伏期仍然可以達到數月甚至更長。
以下是由不同種類的瘧原蟲引起的瘧疾潛伏期:
瘧疾類型 | 潛伏期 |
惡性瘧 | 約 12 日 |
三日瘧 | 約 30 日 |
卵狀瘧 | 約 14 日 |
間日瘧 | 約 14 日 |
諾氏瘧 | 約 11 日 |
瘧疾主要透過血液檢測診斷,醫生會懷疑檢查感染瘧疾人士的血液,以分析其血液中是否有瘧原蟲、瘧原蟲的種類、以及該種瘧原蟲是否對某種藥物有耐藥性。如果同時進行其他血液檢查就可以了解瘧疾是否引起了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一般血液檢查需要數天才會有結果,但亦有一些快速血液測試可以於約 15 分鐘內有結果。
瘧疾主要使用藥物治療,醫生會視乎以下不同因素處方不同藥物及療程:
另外根據衛生署資料,現時的瘧疾藥物都可以有效治療瘧疾,醫生除了處方瘧疾藥物之外,亦會提供支援性治療,患者須要根據醫生的處方完成整個療程,以徹底清除體內的瘧原蟲。
有研究指出,瘧疾患者於康復後仍然可能出現以下後遺症:
瘧疾是可以致命的傳染病,即使康復仍然可能有後遺症,因此最好還是及早採取方法預防:
現時香港並沒有已經註冊的瘧疾疫苗。
衞生防護中心亦引述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指世衛只建議為瘧疾流行地區的兒童接種瘧疾疫苗,亦不建議成人接種,而且瘧疾疫苗亦不適用於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旅客,建議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旅客使用預防藥物及防蚊措施預防感染。
如要前往瘧疾流行的地區,應該於出發前至少 6 星期諮詢醫生意見,以採取預防措施。
參考衛生署旅遊健康服務中心的資料,現時可以用於預防瘧疾的藥物總共有 5 種,用藥選擇取決於當地的流行瘧病原蟲種類、抗藥性、外遊人士的身體及其病歷。
藥物名稱 | 療程 | 份量* | 副作用 | 以下人士忌服用 |
氯奎因 | 於旅程前 1 星期服用、在旅遊地區時服用、離開旅遊地區後繼續服食 4 星期 | 每星期 1 次,每公斤 5 毫克鹼 | 常見:噁心頭痛、眩暈 罕有: |
|
氯胍 | 在旅程前 1 天服用、在旅遊地區時每天服用、離開旅遊地區後繼續服食 4 星期 | 每日一次,每公斤 3 毫克 | 偶然:噁心、腹瀉、口腔潰瘍 罕有: 血尿症、脫髮 | / |
甲氟環素 | 於旅程前 1 星期服用、在旅遊地區時服用、離開旅遊地區後繼續服食 4 星期 | 每星期一次,每公斤 5 毫克 | 常見: 噁心、眩暈、頭痛、昏厥、失眠、心臟期外收縮、腹瀉罕有: 嚴重神經精神徵狀 |
|
多西環素 | 在旅程前 1 天服用、在旅遊地區時每天服用、離開旅遊地區後繼續服食 4 星期 | 每日一次,每公斤 1.5 毫克鹽 | 常見: 噁心、腹瀉、念珠菌陰道炎罕有: 皮膚對光敏感症 |
|
阿托伐酮及氯胍 | 在抵遲疫區前 1 天服用、在旅遊地區時每天服用、離開疫區區後繼續服食 7天 | 體重40公斤以上,每日 1 粒 | 常見: 腹痛、噁心、嘔吐、頭痛、腹瀉、口腔潰瘍罕有: 脫髮、血尿症 |
|
如服用藥物後因為副作用感到不適甚至不能繼續服用藥物,就應盡快向當地醫生求助。
另外,由於孕婦一旦感染瘧疾會對孕婦及胎兒有不良影響,因此建議孕婦避免前往瘧疾流行的地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2021 年世界瘧疾報告》,有瘧疾疫情的國家主要來自非州,其中 29 個國家的感染數字就佔了全世界的 96%,當中最嚴重的 6 個國家佔了全世界約 55%,包括:
有研究發現,兒童如果因為遺傳而患有甲型地中海型貧血,將可以減低其患上瘧疾的機會。
瘧疾與登革熱有不少類似的地方,以下是兩種疾病之間的比較:
瘧疾 | 登革熱 | |
病原體 | 5 種瘧原蟲 | 4 種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 |
傳染方法 | 雌性瘧蚊叮咬患瘧疾的人士之後,再叮咬其他人士就可以傳染 | 登革熱患者被伊蚊叮咬後,再叮咬其他人士就可以傳染 |
病徵 |
|
|
潛伏期 | 由 7 至 30 天不等 | 由 3 至 14 天不等,通常為 4 至 7 天 |
治療方法 | 現時瘧疾有藥物可以有效治療 | 現時沒有針對登革熱的治療方法,一般患者都可以自行康復。重症患者會需要支援治療,以保持血液系統運作。 |
預防方法 | 可以服用預防瘧疾的藥物,另外亦需採取一般的防蚊措施 | 主要為採取一般的防蚊措施 |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20 年全球共有 2.41 億宗瘧疾個案,其中死亡案例約為 62.7 萬宗。以此數字推算,死亡率約為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