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令許多經濟社交活動需要由實體轉移至網上,經歷一年後,目前大家已習慣網上購物及使用網上外賣平台,以取代前往實體店購物及餐廳用餐等傳統消費模式,相信疫情後,電子商貿會繼續成為人們消費的新常態。試舉例,根據本港網上購物HKTV Mall公布2020年業績報告,其平台在過去一年完成訂單總商品交易額高達$58.4億,與2019年整年相比,交易額升幅激增115.6%!而HKTV Mall去年總業績更是首次錄得盈利,經調整後的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 前盈利達$3.07億,較2019年虧損$2.16億有大幅改善。
在限聚令及社交距離措施影響下,本港餐飲實體店受沉重打擊,更引起一股結業潮。網上外賣平台取而代知成為了逆市上揚的商業活動。戶戶送(Deliveroo)香港區總經理羅家聰去年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2020年首季營業額是2019年第四季的兩倍,單是去年3月的訂單總數已較去年1月高一倍。由此可見,疫情下令本港市民更廣泛地接觸及使用網上購物消費模式,即使疫情減退,傳統實體消費活動能否迅速恢復甚至重整主流位置,暫時仍是未知之數。
疫情下令港人無法外出旅遊,在只能留港消費的情況下,不少人更表示要進行「報復式消費」,將原本的旅行預算花於本地購物上。不過,報復式消費行為只是一個短暫風潮。根據香港永明金融去年9月發布的「疫情下消費理財新常態」調查發現,在1,020名受訪者中,有63%表示自己沒有報復式消費,當中有27%人指因為憂慮經濟或就業前景,希望多個錢傍身。加上受疫情影響,本港各行各業亦大受打擊,經濟短期內未必能完全復甦,打工仔隨時手停口停,但子女教育、供樓還款等開支依舊時,相信往來不少人會開始自覺增加儲蓄,以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
為應付疫情需要,本港公營醫療系統非緊急服務曾大幅度刪減,市民亦盡量避免前往診所及醫院,令公、私營機構相繼開始嘗試展開遙距醫療服務,提供非緊急醫療服務,包括提供視像診症平台,市民可以在網上預約及接受診症,平台並安排速遞藥物服務。另外,公營醫院亦有設遙距藥劑服務,由公院藥劑師透過視像方式,提供藥物諮詢服務。雖然本港遙距醫療發展相對其他國家落後,但疫情成為重要契機,加快了有關服務發展,日後或成為其中一項新興發展項目。
最後,疫情下全球投資市場十分波動,令投資風險更大,加上經濟前景不穩定,相信往來會令不少人改持觀望及保守的投資態度,或會減少長線投資,甚至早前全球曾掀起一服拋售潮,包括股票、黃金、外匯等等,目的是增加手上的現金流應令不時之需。另外,市場波動不明朗因素或會降低市場上的高危投資,轉為較保守及的投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