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確立了產品理念後,接著是去想怎樣具體地解讀複雜的産品定位,但談何容易? 正當團隊陷入苦惱時,較擅長右腦思考的我,嘗試集思廣益,在白版畫出了產品系列的「設計草圖」︰
現今市場上較多人討論的是實報實銷的高端醫療保險。簡單來說,這些產品保障全面, 不設個別項目保額,頗受高級行政人員歡迎,銷售一時無兩。但這些「無限 Plan」的價錢昂貴,過高的終身保障限額($5 千萬至 $1 億)近乎「離地」,亦有些人會濫用了條款,導致每年醫療通脹高達 9%。
我們先在 2019 年 4 月先推出了一隻符合政府最基本要求的自願醫保「標準計劃」,並於同年 7 月再在「標準計劃」的基礎上研發出真正「剛好」的產品。
我們設計自願醫保「靈活計劃」的目標是力求以最相宜的保費,提供最大的保障,在「價錢」及「保障」之間尋求「剛好」的平衡點,確保受保人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能就該醫療狀況獲得必要的醫療服務,不必為自己或家人帶來沉重且不必要的財政壓力。
我們相信,剛好,就是最好。
為了貫徹剛好的概念,我們並不是胡亂增加一些保障便算,我們的精算及醫療團隊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全港醫院收費及索償紀錄,找出「用得著」的保障;以 CT/MRI/PET 掃瞄為例,我們的醫護團隊認為受保人在一般情況下每年最多只會進行兩次檢測,繼而推算出每年真正需要的保額,創造出高性價比的產品。
你可能會想問︰「為何又關科技事?」。我們另一個理念就是「人棄網取」,所以在網上銷售這類市場上較少的「低保費,高保障」醫保產品,並用最簡單的方式向香港人解釋當中的保障。我們相信香港需要這類醫療保障,因為普羅大眾都想爭取最大的保費價值。
會議完畢時,當我展示這張設計圖給對保險「零」認識的 00 後實習生看時,他們一眼就看懂了。看來要做好教育,除了要學科技,還要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