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由堅硬的椎骨組成,每節椎骨之間則以柔軟及有彈性的椎間盤軟組織相隔而組成。周圍的韌帶輔助形成脊椎。這樣脊椎就能夠成為身體堅固的骨架,也能夠有充足的靈活度及避震功能,使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靈活地做出彎腰等動作。
椎間盤突出是椎間盤破裂(或垂脫、突出)的俗稱,椎間盤內含啫喱狀髓核,假如退化、過份受壓或撕裂,啫喱狀髓核會令到椎間盤突出,然後壓迫神經,引致腿部疼痛、刺痛、麻痺或無力。
患者擁有這些症狀的時候大致上會統稱為坐骨神經痛。
至於,為什麼椎間盤突出較常出現於下腰?
因為日常生活中,下腰的活動範圍較大,需要承受較大的重量。長期處於壓力之間,再加上其他因素,包括身體老化、過重、受到外來突然的壓力等,都會容易出現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的病徵包括(1)刺痛、(2)麻痹及(3)乏力,病徵的嚴重性會受椎間盤突出的程度及椎間盤對神經線的壓力而影響。
以下人士出現椎間盤突出的機會較高 :
當腰部向前彎曲時,會對椎間盤施加壓力,令平時腳部麻痺或疼痛增加。因此,當做此動作時,腰部有明顯的疼痛(非拉扯感覺),且腳部有麻痺的情況,就需要注意可能有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
腰椎間盤突出會影響肌力從而令到脊椎穩定性下降。單腳站立測驗時需要的肌力和穩定性是比雙腳站在地面高。如果無法保持姿勢至少 5 秒,也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仰臥在床上將腿伸直,成 90 度,緩緩地把腳抬起。
注意,抬起時須緊貼於床上。
如果進行此測試時,大腿後側有拉扯感覺,只是因為腿後肌太緊,並不代表患有椎間盤突出。一般人抬起的角度可至 70 度以上,如果抬起角度小於 60 – 70 度已出現明顯的疼痛,甚至只有 20 – 30 度就劇烈疼痛難忍,就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的其中一個症狀是肌力下降,腳的肌力會比較弱,難以使出力氣,以致無法踮腳尖。翹腳尖(即只用後腳跟站立)也很困難,亦會出現腳麻情況。
當然以上方法只可作參考,如果本身腰痛劇烈或有麻痺的情況,建議尋求醫生意見並避免自行進行以上動作!
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方法包括有磁力共振(MRI)、X光,電腦斷層(CT)掃描和肌電圖及神經傳導檢查。這些檢查均能指出椎間盤突出的位置,令治療手法的成效更明顯。
休息最能夠減輕急性腰椎間盤突出引致的疼痛。患者應:
一般情況下,醫生會使用藥物幫助患者減輕痛楚和放鬆肌肉。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可用作減輕炎症和疼痛。
另外,亦有專門紓緩神經痛的藥物,有助減少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反射性腿部疼痛及麻痺。不過服用藥物亦有副作用,如服用後會眼睏。
部份患者或會因為疼痛和麻痺的感覺而失眠,此藥物亦有助患者休息。
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每一個病人之症狀的嚴重性和對身體的影響作出適當的治療,針對其主要問題、改善疼痛。當中包括利用電療儀器幫助患者止痛和放鬆肌肉,從而減低對藥物的需求及依賴。
另外,電療亦能夠在患者疼痛時,協助他們保持肌肉力量,避免因疼痛而未能進行運動引致肌肉流失 。
當椎間盤突出壓到神經線時,患者可能會因為神經受刺激和發炎,而感到痛楚或麻痺。「硬膜外類固醇注射」屬於微創手術,能有效減少炎症,從而舒緩痛楚和不適。
當然,未必所有人都適合注射類固醇,因此需要經過醫生診斷後,由醫生判斷該使用的注射方法以舒緩及減低痛楚 。
要預防椎間盤突出,必須留意自己的工作及日常生活習慣會否令到腰椎負荷過大。多做伸展性、強化背部和核心肌肉的運動,以減低腰椎負荷,並時刻注意自己的坐姿及工作姿勢。
如有任何不適,請及早求醫,令問題能夠盡快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