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醫保附加保障~
入院免煩惱,出院免找數!
每月用 HK$200 加購 Bowtie 醫健組合,即送你年度身體檢查及自選檢查項目,選用指定醫療套餐更可獲全數賠償!
植入式心臟除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是一種先進的醫療設備,專門用於治療致命性的心律不整,例如心室性心搏過速和心室顫動。這些心律不整會導致心臟無法有效泵血,進而引發頭暈、心悸、休克,甚至心臟猝死等嚴重後果2,3。
心臟的正常跳動是由竇房結啟動,並通過心臟的傳導系統將電訊號傳遞至心臟各部位,使心臟能夠協調且規律地收縮。然而,當傳導系統出現問題時,可能會引發致命性的心律不整4。此時,植入式心臟除顫器便能發揮關鍵作用。
除顫器主要由脈衝產生器和電極線組成,其中電極線被植入右心室並具備除顫功能。當除顫器偵測到心室性心搏過速或心室顫動時,會立即啟動治療機制,通過加快起搏速度或發出電擊來恢復正常心跳。
心臟除顫器主要分為兩大類型:傳統心臟除顫器 和皮下心臟除顫器,兩種類型在設計、植入位置等方面有所不同1:
植入心臟除顫器類型 | 傳統植入心臟除顫器 | 皮下植入心臟除顫器(S-ICD) |
植入位置 | 胸部鎖骨下方,導線進入心臟 | 腋下胸側皮下,電極沿胸骨延伸 |
導線接觸心臟 | 是 | 否 |
功能 | 除顫 + 起搏 | 僅除顫 |
適用人群 | 大多數心律不整患者 | 血管異常、感染風險高或年輕患者 |
體積 | 較小 | 較大 |
曾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
如果患者曾經歷過心室性心跳過速或心室顫動,這些情況會導致心臟無法有效泵血,進而引發休克、昏厥甚至心臟驟停。植入心臟除顫器可以有效預防這些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再次發生。
心臟驟停倖存者
對於曾經因心臟驟停而倖存的患者,植入心臟除顫器可以作為一種預防措施,降低未來再次發生心臟驟停的風險。
心臟功能嚴重受損
如果患者的心臟功能嚴重下降,例如左心室射出分率(LVEF)低於35%,這類患者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的風險較高,植入心臟除顫器可以有效預防心臟猝死。
心跳過慢或過快
如果患者的心跳過慢(心動過緩),植入式心臟除顫器可以像心臟起搏器一樣發出電脈衝,幫助心臟維持正常跳動。如果心跳過快至危險水平,植入式心臟除顫器則會釋放電擊,使心律恢復正常。
心臟疾病高風險族群
某些患者雖然未曾發生過致命性心律不整,但由於心臟電流系統異常或其他心臟疾病(如心肌梗塞、擴張性心肌病等),未來發生心室性心跳過速或心室顫動的風險較高。這類患者也可能需要植入心臟除顫器以預防突發性心臟猝死。
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對於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後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植入式心臟除顫器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顯著降低心臟猝死的風險。
家族病史或基因風險
如果家族中有心臟猝死病史,或基因檢測顯示有心律不整的高風險,醫生可能會建議植入心臟除顫器以預防突發性心臟猝死。
心臟除顫器手術的費用相對較貴,套餐收費一般包括術前檢查、麻醉、住院等項目,建議事先諮詢醫院並確認保險理賠範圍。
醫院 | 價錢 |
港怡醫院 | -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136,800 – $168,800
- 除顫器植入術:$264,000 – $364,000
|
醫院管理局 | $30,450 – $37,800 |
植入式心臟除顫器手術會在醫院的心導管中心內進行,全程約需 2 至 3 小時,步驟如下4,5,6:
- 麻醉:手術通常採用局部麻醉,患者保持清醒,必要時可使用鎮靜劑緩解緊張情緒
- 術前監測:護士會在患者胸口貼上電極片,並配戴血氧監測器和血壓袖帶,以監測心電圖、血氧和血壓
- 消毒與切口:醫生徹底消毒左胸壁並注射局部麻醉藥,然後切開一個約 3 至 5 公分的切口
- 顯影劑與靜脈穿刺:在左手靜脈注射顯影劑,並通過左胸壁穿刺進入鎖骨下靜脈
- 電極線植入:在X光引導下,將電極線經鎖骨下靜脈送入心臟適當位置
- 脈衝產生器放置:將脈衝產生器連接到電極線,並放置到入皮膚或肌肉以下
- 功能測試:醫生全面測試除顫器的起搏和除顫功能,確保運作正常
- 縫合傷口:手術完成後,縫合切口並覆蓋敷料
手術後,患者需接受密切觀察,確保無異常情況。
雖然植入心臟除顫器是個小手術,風險較低,但仍有可能出現併發症。其風險及副作用如下2,4:
- 傷口感染或發炎:手術部位可能發生感染,需注意護理並使用抗生素治療
- 輕微出血或血腫:傷口可能出現輕微滲血或血塊積聚,通常可自行恢復
- 氣胸或血胸:手術過程中可能意外刺破肺部或血管,導致氣胸或血胸,發生率低於 1%
- 心肺壁破穿:極少數情況下,手術可能導致心臟或肺部壁破穿,風險低於 0.1%
- 顯影劑過敏:部分患者可能對顯影劑產生過敏反應,嚴重時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
- 血管損傷或阻塞:手術可能造成血管受損或血凝塊阻塞靜脈,發生率低於 1%
- 電極線移位或斷裂:植入的電極線可能移位或斷裂,影響除顫器功能
- 脈衝產生器穿出皮膚:極罕見情況下,脈衝產生器可能穿出皮膚,需進一步處理
- 心律不整:手術過程中可能引發暫時性或持續性的心律不整
另外,植入心臟除顫器存在低於 1% 的死亡風險。儘管如此,因植入心臟除顫器導致死亡的風險極為罕見。
在進行心臟除顫器手術前,要遵從醫生的指示做好準備,包括以下項目:
- 術前評估與檢查:醫生會安排心電圖、抽血、胸肺X光等檢查,以評估手術風險
- 簽署手術同意書:醫生會詳細解釋手術過程、目的及風險,患者需簽署同意書
- 停用特定藥物:如服用薄血藥、二甲双胍(Metformin)或抗心律不整藥物,需依照醫生指示提前停藥
- 過敏病史告知:如有藥物或食物過敏史,需提前告知醫生,必要時術前服用類固醇
- 術前禁食:手術前需禁食 4 至 6 小時,必要時進行靜脈輸液
- 剃除體毛:為防止感染,護士可能會剃除手術部位的毛髮
- 女性患者是否懷孕:女性患者需提供上次經期時間,並確認未懷孕,因手術涉及輻射可能影響胎兒
- 術前鎮靜:如有需要,醫生可能會提供輕度鎮靜藥物以緩解緊張情緒
在手術後需臥床休息數小時,護士會定時監測血壓、脈搏及檢查傷口,一般在手術後 1 至 2 天就可以出院。手術後的注意事項包括:
- 保持傷口清潔:出院前傷口會蓋上消毒紗布,避免弄濕,若紗布濕透需立即更換
- 淋浴注意:手術後第 7 天可淋浴,但需避免直接沖洗傷口
- 避免劇烈運動:術後 1 個月內避免高舉受影響手臂及進行劇烈運動,以防傷口裂開或滲血
- 定期覆診:按醫生指示定期回診,測試除顫器功能並分析記錄數據
- 攜帶證明文件:隨時攜帶除顫器安裝證明書,以便緊急情況下提供資訊
- 避免電磁干擾:將手機與除顫器保持至少15公分距離,遠離強電磁場設備(如發電機)
- 觀察傷口狀況:如傷口出現紅腫、滲液或發炎,應立即就醫
- 注意異常症狀:若出現暈厥、胸痛、呼吸困難或除顫器放電,需盡快聯絡醫生或到急症室求診
- 電池更換:除顫器電池壽命約 3 至 6 年,電池耗盡時需手術更換脈衝產生器
- 藥物服用:按醫囑服用抗生素及止痛藥,預防感染並緩解術後不適
- 恢復日常活動:與醫生討論後,可逐步恢復正常生活,包括運動及興趣活動
- 醫療程序注意:如需進行磁力共振等檢查,需提前告知醫生,評估風險
作者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由持牌的醫生、中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組成,致力為香港人提供專業的健康資訊。由疾病症狀、治療方案、預防檢查,到健康生活和養生貼士,解答你種種健康疑問。
查看更多健康資訊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