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及性病資訊
皮膚及性病資訊

【梅毒】潛伏期​多長?常見症狀、傳染途徑​、治療及預防方法

日期 2022-09-29
更新 2025-03-26

梅毒於去年在日本東京爆情,感染人數創歷史新高,其疫情令人關注。究竟什麼是梅毒?如何感染?又該如何預防?Bowtie團隊將為大家解答梅毒相關資訊,包括傳染途徑、常見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

甚麼是梅毒?

梅毒是一種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性傳播疾病,俗稱「花柳病」。這種細菌可侵入人體多個部位,包括:

  • 皮膚
  • 生殖器官
  • 心臟
  • 腦部

若不及時治療,梅毒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它的潛伏期從9至90日不等,且早期可能毫無症狀,因此被稱為「Great Pretender」(偉大的偽裝者),容易被忽視。

梅毒的傳染途徑

梅毒主要透過以下方式傳播:

  1. 性接觸
    • 最常見的途徑,包括陰道性交、肛交和口交
    • 與感染者的每次無保護性行為,傳染機率約為30%
  2. 母嬰傳播
    • 孕婦若感染梅毒,可能在懷孕期間將疾病傳給胎兒,導致先天性梅毒。
  3. 血液接觸
    • 雖不常見,但共用針筒或接觸受感染的血液可能傳播梅毒。
  4. 密切皮膚接觸
    • 直接接觸感染者的梅毒潰瘍(例如下疳)也可能導致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梅毒並非透過日常接觸(如共用餐具或握手)傳播,主要與性行為相關。

感染梅毒的常見症狀

梅毒的症狀因階段不同而異,以下是各階段的表現:

第一期(10-90天)

  • 症狀:約90%的患者會出現無痛性潰瘍(下疳),常見於生殖器或口腔。
  • 特點:因不痛且可能位於隱秘部位(如陰道或直腸內),容易被忽略。
  • 持續時間:數週後自行癒合,但感染仍在。

第二期(6-8週)

  • 症狀:60-90%的患者會出現發燒、皮疹、喉嚨痛、食慾不振等。
  • 特點:症狀輕微,易被誤認為感冒或其他疾病。
  • 持續時間:數週至數月後自行消退。

潛伏期(數月至數年)

  • 症狀:完全無症狀,但細菌仍在體內潛伏。
  • 比例:約25-30%的未治療患者長期處於此階段。

第三期

  • 症狀:15-40%的未治療患者可能進入此階段,出現嚴重器官損傷。
  • 影響部位:腦部、心臟、肝臟等。

重要提醒:即使無症狀,梅毒仍具傳染性,且可能默默損害身體,因此定期檢測至關重要。

梅毒的後遺症

若不治療,梅毒可引發以下嚴重後果:

  • 神經梅毒
    • 影響腦部,導致認知障礙、中風、視力喪失,甚至失明(梅毒上眼、梅毒上腦)。
    • 約5-10%的未治療患者可能發展至此。
  • 心血管梅毒
    • 損害心臟和血管,引發心臟病或動脈瘤。
  • 器官衰竭
    • 影響肝臟、腎臟等,導致多重器官功能衰竭。

這些併發症可能在感染多年後才顯現,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關鍵。

如何預防感染梅毒?

預防梅毒並不難,以下是幾個實用建議:

  1. 安全性行為
    • 正確並持續使用安全套,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
  2. 固定性伴侶
    • 與已接受檢測的單一伴侶保持關係,減少暴露風險。
  3. 定期檢測
    • 特別適合高風險人群(如多性伴侶者),早期發現可避免傳播。
  4. 避免高風險行為
    • 如召妓或共用針筒,這些行為顯著增加感染機率。

公眾場所風險低: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播,在公眾地方(如地鐵或餐廳)感染的機會極低,除非直接接觸患者潰瘍。

梅毒可以治療嗎?

梅毒的早期階段通常使用抗生素(如盤尼西林)治療,配以早期檢測和治療可防止疾病進展,避免嚴重併發症。

若懷疑自己感染,請立即諮詢醫生,避免延誤。

如果在日本不召妓是否不會受感染?

召妓確實是感染梅毒的高風險行為,尤其在日本風俗行業較盛行的背景下。然而,梅毒並非僅限於此途徑傳播:

  • 真相:任何無保護的性接觸(無論對方是否從事風俗業)都可能傳染梅毒。
  • 建議:即使不召妓,仍需保持安全性行為並定期檢測,特別是在疫情爆發地區如東京。

避免高風險行為可降低風險,但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性。

安全套能完全預防感染梅毒嗎?

安全套是預防梅毒的重要工具,正確使用安全套可顯著降低感染風險。不過,若使用不當(如脫落或破損),或接觸到未覆蓋的潰瘍,仍可能感染。

因此,除了在性行為時使用安全套外,也要與定期檢測結合,形成雙重保護。

相關文章

【愛滋病】仍然無藥醫?什麼是「空窗期」?拆解種種迷思! 【愛滋病】仍然無藥醫?什麼是「空窗期」?拆解種種迷思!
皮膚及性病資訊

【愛滋病】仍然無藥醫?什麼是「空窗期」?拆解種種迷思!

【汗疹】即睇原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汗疹】即睇原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皮膚及性病資訊

【汗疹】即睇原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石頭瘡】即睇成因、症狀、檢測、處理及預防方法 【石頭瘡】即睇成因、症狀、檢測、處理及預防方法
皮膚及性病資訊

【石頭瘡】即睇成因、症狀、檢測、處理及預防方法

其他話題

電郵查詢

一般查詢
hello@bowtie.com.hk
傳媒查詢
media@bowtie.com.hk
合作推廣
partner@bowtie.com.hk

© 2025 保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有人幫
如果你想...

有人幫

產品 Specialist 為你解答任何關於產品的問題
搵產品專員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