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的時間看似微不足道;但若能夠把握,一分鐘足以改變命運。
不知大家有沒有去過香港最高的觀景台 ── 天際100。生活在高樓大廈滿佈的市區,我對於高聳入雲的建築物早已司空見慣,真正引起我興趣的,是那部只需60秒就穿梭百層的升降機。
不止是我,就連世界知名的Startupfest 也興致勃勃,偕同香港科技園在這不到100平方米的空間,舉辦了亞洲首個環球電梯募投比賽。只要參加者能夠善用這轉瞬即逝的時間推銷商業方案,若能打動評判便有機會獲得多達10萬美元的種子資金。沒有華麗的簡報會,只用一段說話就要令別人能夠想像你眼中的未來,用一分鐘決定你能否以理念贏來改變。
從前營商,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不同大公司在合併和收購比自己規模小的同行,是「大魚吃小魚」;但隨着全數碼時代來臨,上述的商業模式已在不知不覺間被顛覆,更多是要適應The New Normal,「快魚吃慢魚」的事時有發生。速度是今日生存的關鍵 ── 大公司不一定能在新浪潮中屹立不倒,但具行動力的企業定大多能在市場上穩佔一席之地。
假如想成為一條「快魚」,不但要游得快、更需要學會吃。現今社會信息傳遞之快,所謂可點石成金的想法大家都能在差不多的時間看到,速度與準繩度因而成為了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快、狠、準」的人便能得勝。
Facebook 當年在它用戶人數還不過300萬時,同為社交平台的MySpace 就已有近2,000萬名用家,然而MySpace 坐享其成,忽略用戶體驗,甚至是持續改善平台的需求。Facebook 留意到MySpace 當時最大的弱點在於廣告影響用戶體驗,隨即加快推出自助廣告投放系統,廣告會吻合期望接觸的客戶群,還後發先至地向公眾開放平台並推出「塗鴉牆」功能,搶先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準確地於商業和用戶之間建立起適度空間,成為今日的科技巨頭。
每個時代都會有一群引領者,他們可憑藉科技或理念,決定整個社會,甚至是世界往後的發展方向。
疫情肆虐期間,最高危的地方莫過於是病人聚集的醫院和診所。許多患有長期病患的人士因為擔心受到感染,而不敢出門覆診。有醫療機構隨即善用科技,推出視像會診,使醫護人員隔着屏幕也能為病人作初步診斷,再按其情況進一步安排。這樣既能達到診治的效果,又能減低醫院人流,相信遙距醫療能逐漸輔助本港醫療系統。遙距醫療的興起,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照顧不良於行的長者,使他們一機在手便能求向醫療團隊助,方便又省時。
「快」以外,一個多角度的的思維和分析力更是不可或缺。有一種深海魚的視野可以高達360度,換言之牠們能夠看到人類所看不見世界的一面,我們的視野亦應該如此遼闊。
還記得我之前提及的「知識加倍曲線」嗎?現代人類知識庫每13個月就會翻倍一次,故此我們必需習慣積極地轉換心態與思維,不能害怕改變之餘,還要以共同成長的心態持續學習。畢竟社會在快速進步,科技也日新月異,以往無法實現的構想,如今也能憑藉創新技術而輕易解決。唯有不斷虛心了解和接觸新的科技,才能邁向更高層次的康莊大道。
另外,身處當下這個分秒必爭的社會,每個人、每間公司都應該具備危機意識,嘗試預先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並制定合適計劃。換而言之,即是左手一個Plan,右手一個後備方案 “Exit Plan”,為突發情況做好準備。真正有遠見的能人,凡事都會多想一步,給自己準備好後路,確保自己在突如其來的變化之下,仍能從容應對。
企業與政府兩者,在引領變化方面,本來就有着不同的定位和責任。誠如之前所述,政府架構龐大,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被動回應部份訴求。企業一來有空間自由掌控和規劃未來,二來有條件嘗試新措施,可以為創新項目「開路搭橋」,先為政府探路,驅動由下而上的改變。
接觸初創企業的這些年來,我見識過很多傑出的構想和人才,也聽過很多人對本港營商環境的種種質疑。盤古初開,昔日是小漁港的香港本來就不是一條「大魚」,但絕對是這片汪洋中的一條「快魚」。香港快魚吃慢魚的例子多不勝數,如2017年下旬,保監局率先宣布接受虛擬保險牌照申請,Bowtie(保泰人壽)就馬上着手籌備申請,即使沒有龐大團隊或支援,仍能用約莫1年的時間,建立起香港首間獲得授權的虛擬保險公司,正式引領已屹立百年的傳統保險行業重新出發。其實,Bowtie 初期團隊不過是約30人。
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我希望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儘管這一年是極其難捱的,但香港並不是第一次遭遇危機,我城亦非處處不如人。香港人總能披荊斬棘,創造輝煌傳奇,我們一定能熬過黑夜。
「沒有一個黎明是相同的。」這次我們將見到怎樣的黎明呢?就讓我們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