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健康自己話事,醫療保險亦最緊要有得揀。Bowtie聯合創辦人兼聯合行政總裁 Fred(左)和 Michael(中)和 John一齊摸杯底傾吓偈。
最近我(John)和Bowtie兩位聯合創辦人兼聯合行政總裁陳鯤宇(Michael)和顏耀輝(Fred)討論香港醫療體系該如何大變身,讓香港人可以明白自己權益,自己話事。
香港醫療制度病了?
John:香港的醫療制度問題可以說是「Victim of Its Own Success」,多數人側重於有質素的診症和收費相對低的公立醫院服務,造成了公營系統「爆煲」的困局。因此如何能夠好好運用私營資源,同時令私營服務能夠保持在可負擔水平,是重要的議題。
Michael:無錯,香港公立醫院醫生人數與私家醫院相近,但接近九成病人都是前往公立醫院。理想的醫療系統應該是將重點放在預防性護理、基礎醫療、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上,讓大眾都可接受全面的健康護理。現時香港私營的醫療體系難以實行,醫護團隊缺乏空間和適當回報去進行預防性健康護理服務是關鍵因素之一。
Bowtie聯合創辦人兼聯合行政總裁 Fred (左), Michael (右) 和John。
醫療保險可以如何改變這個困局?
Michael:要解決這個困局,最好的方法就是為病人充權。前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曾說過,我們需要一個音樂指揮家或建築師來幫助設計生態系統。而保險公司正是協調人的角色,在醫院、保險公司及客戶權益的前提下,參與設計醫療服務支付和營運方式,三方緊密合作去建立一個更好的醫療生態。美國Kaiser-Permanente模型和德國Gesundes Kinzigtal模型,都是有效地融合醫療和保險的成功例子。我們早前便率先聯同港怡醫院推出自願醫保附加保障,只須定額保費,便可換取全數賠償的高端醫療套餐,客戶不需要擔心突然收到天價帳單。
John:我覺得任何事都應該要有選擇的權利,在可選擇公營服務的同時,醫療保險賦予香港人選擇私營醫療的能力,更比想像中容易負擔。大家能適時獲取服務的同時,亦可更好地解決公私營醫療服務失衡的情況。
醫療保障有必要嗎?
John:我覺得是需要的,在每一個文明社會中,每個人都應有接受治療和得到健康的權利。今日的香港,科技的創新令更多人得到可負擔的保險。我相信買一份純保障醫保去保護自己和家人,是自然不過的事。
Michael:本港的公營醫療體系具備國際水準,可惜漫長的輪候時間讓大家卻步,部分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長達3年,一些非緊急手術輪候更達十年或以上。我們希望通過純保障產品,以可負擔收費讓更多人享用私營醫療服務。
Fred:我曾經出現心臟問題,求診時才驚覺公司醫療保險不足以應付私家醫院開支。最後我在公立醫院就醫,卻因床位嚴重短缺而在手術後翌日便被要求出院,身心非常疲累。普遍人都覺得保險計劃昂貴而卻步,其實每月一、二百元的自願醫保保費已可獲適當的私家醫療保障。我們只希望香港人在患病時能安心面對。
社會進步不是突如其來,而是需要先行者們牽頭踏出第一步。
社會進步不是突如其來,而是需要先行者們牽頭踏出第一步。保險本來就是一門「賠錢」的生意,要令到人人都有醫保,其實只是回到以客人為本的初心:將話事權交回客戶手上,讓大眾可以全面了解,並隨時隨地、隨自己需要去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