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的膀胱容量為300至400毫升,正常每天排尿的次數約為4至8次。尿頻是指排尿次數比正常人頻繁,若一天的排尿次數超過8次以上,或常於半夜需要上廁所而影響睡眠,便屬於尿頻。
大部分人一生都會經歷過一次或以上的尿頻問題,尿頻成因眾多,常見的包括:
由於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逐漸長大,會對孕婦的膀胱造成壓力,使膀胱的容量減少,因此容易有尿意。另外,懷孕期母體內的腎臟血流量是正常的一倍半,加上黃體酮荷爾蒙令輸尿管的平滑肌鬆弛,所以孕婦常會有尿頻。
包括膀胱炎及尿道炎,發炎狀況會讓膀胱內膜變得非常敏感,少許尿液積聚都會造成尿急的感覺,引致尿頻;女性因天生尿道比男性短,因此較易受感染。
輸尿管結石或膀胱結石都會造成尿頻。
膀胱過動症會因膀胱肌肉不自主收縮導致頻繁出現尿意,膀胱無力則是因為膀胱肌肉收縮不良導致殘尿過多,這兩者都會導致尿頻。
曾接受過膀胱手術或早期放射性治療者,亦有可能因膀胱傷害而造成尿頻。
糖尿病患者會有吃多、喝多及尿多的症狀,故亦有尿頻的困擾。
個性容易緊張、焦慮,或日常壓力較大者,也可能會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而造成尿頻
尿頻的症狀主要取決其成因,大致可分為以下 5 種:
若出現尿頻的問題,應該盡早求醫,由專科醫生安排適當的檢查以及早診斷,並找出成因,常見的診斷方法包括:
了解尿液是否有隱血、細菌、白血球、結晶體等,以上指標用來反映泌尿系統是否有感染或其他病變。
檢查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水平及身體有否存在發炎或感染。
觀察膀胱是否有結石、腫瘤等問題。
可快速地掃描膀胱內的剩尿量。
透過內視鏡方法,直接檢查尿道有否結構性的問題,亦可抽取組織化驗,了解有否病變。
尿頻的治療方法建基於其成因,醫生會根據檢查所得的結果及診斷,為病人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多加注意,並配合合適的運動,尿頻亦可以預防:
尿頻的成因眾多,其中包括尿道感染、懷孕或腫瘤對膀胱造成壓力、長期病患如糖尿病等問題,並不一定等於腎虛。
一般來說,尿頻並不局限於某個時段。反而大多數人會受到夜尿困擾,在晚上睡覺時因排尿次數增多而導致睡眠質素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