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仔碌碌的廷匡今年四歲,平日表情多多的他驟眼看跟一般小朋友無異,但其實他天生患有罕見病「第十條染色體缺失」。除了發展遲緩、肌張力低,更較容易患上自閉症及癌症。日常生活中,只懂牙牙學語的他亦常因不懂得表達自己而鬧情緒。作為媽媽,心痛之餘,更是心力交瘁,甚至一度患上抑鬱症。
然而,廷匡卻從未放棄認識這個世界。雖然每一步都走得比別人艱辛,但他的大眼睛總是藏著堅定的信念。兒子的努力讓媽媽也堅強起來,走出情緒病的陰霾。在這條特別的起跑線上,廷匡和媽媽一直互相依賴;回頭看,母子倆從不是孤身一人。
廷匡三個月大時,媽媽已發現他的頭圍比同齡小朋友大;到了九個月大時,廷匡與同齡嬰孩的差異更是明顯地浮現出來——當其他小朋友已能坐定,甚至開始學爬,廷匡坐下時仍然像個不倒翁般搖擺不定。
爸媽發現事情不妥便帶他到醫院做檢查,最後花了近兩年,他才確診「第十條染色體缺失」。醫生說,此病會讓廷匡在知覺、運動、語言及社交等方面發展較為緩慢,但不會有即時致命危險。廷匡媽媽直言這已是不幸之中的大幸,「起碼他還有時間去看這個世界。」
與大部分現代女性一樣,廷匡媽媽本來打算待兒子上幼稚園便重回職場,分擔家裏的經濟壓力;但發現廷匡生病後,她不得不告別朝九晚五的生活,當上全職媽媽。除了全天候照顧起居,她更要定時帶兒子到醫院接受物理治療及不同檢查。對於一個前白領族而言,生理和心理上都迎來了巨大的轉變。然而最難受的莫過於眼睜睜看著兒子無助的樣子
語言障礙亦讓廷匡習慣以尖叫或哭喊等方式表達自己。旁人不知就裏,以為廷匡頑皮,投以鄙視的冷眼。有次坐巴士,一個中年婦人更當著廷匡的面人身攻擊。看著兒子一次次受委屈,母親變得鬱鬱不歡。
最後她情緒崩潰,患上中度抑鬱。
在未確定病因前,爸媽曾經很擔心醫療費用,故最後得知廷匡的病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時,兩夫婦竟然鬆了一口氣。加上廷匡順利輪候到政府資助的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服務,撇除平日看醫生例行覆診的使費,一個月的額外支出只是 HK$240。媽媽心裏知道,這並非必然。她聽過有些罕見疾病小孩因輪候不到政府的治療,只能轉看私家醫生,「45分鐘的物理治療可以索價一千多元港幣。」
廷匡所患的是先天性疾病,無法受惠於醫療保險,但爸媽仍希望市面能有相關產品可以保障小朋友,「很多保險公司一聽到先天性疾病便立即跟你說拜拜,有時候很無奈。簡單如發燒想看私家醫生,我們也沒有能力,只能慢慢排急症室。」
四年過去,廷匡的病況漸漸穩定。他沒有言語的世界,媽媽亦慢慢讀懂。旁人聽起來一模一樣的哭聲,在媽媽耳中卻是不同的暗號:喝水是這樣的哭法,想去廁所又是另一種哭法。兩母子培養出不言而喻的默契。
最讓媽媽感動的是,雖然各種治療對兒子來說很困難,但廷匡從沒有放棄,「即使一把眼淚掛在臉上,仍堅持完成訓練。」廷匡順著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走。慢慢的,他學會走路、學會走樓梯。或許廷匡也不知道,自己的每一小步,都成了媽媽走下去的最大理由。
現時廷匡已經在特殊學校唸書,看著兒子融入群體生活,媽媽心中滿是安慰。未來的日子雖然還是充滿挑戰,但母子沿路有彼此守候在身邊,於願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