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ek︰椎間盤是位於兩個脊椎骨的椎體與椎體之間的軟組織,內含啫喱狀髓核,有幫脊椎避震的功能。
如果因創傷、長期勞損或自然退化,椎間盤周圍的纖維環可能會出現破損裂痕,若果加上過度彎腰或長期姿勢不良、提舉重物的動作,增加椎間盤壓力,位於椎間盤中間的「啫喱」就可能會從後突出。
一旦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線或脊髓,就可能引發一系列不適症狀,當中包括下背痛、臀部痠痛、下肢麻痛、無力、肌肉痙攣等。當患者咳嗽、彎腰、蹲下或提舉重物時,疼痛亦會加劇。
Derek︰兩者並沒有必然因果關係,如前所述,坐骨神經痛的成因有很多種,椎間盤突出只是當中較常見的一種。
另一方面,只有當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神經線或脊髓時,才有可能引發痛楚或不適。有組織曾為一群40至50歲的研究對象照MRI,MRI診斷顯示他們當中近一半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突出,但他們都沒有腰痛或坐骨神經痛,證明椎間盤突出與坐骨神經痛沒有必然關係。
順帶一提,筆者亦在多年診症經驗中,遇過不少X 光或其他放射診斷檢查(如磁力共振 MRI或電腦掃描CT)診斷與患者臨床症狀無關的個案,筆者會在另一篇文章就此再作分享。
Derek︰曾經有個客戶,一見面便拿出多張X光及MRI片,又說自己曾因腰痛腳痺求診,醫生安排他照X光及MRI,MRI影像顯示他腰椎第4至第5節之間的椎間盤有輕微突出,正計劃替他做手術將突出的椎間盤切除。
他對手術顯得有點抗拒,但又因為看見MRI影像中突出的椎間盤已經把神經線壓住,憂慮不做手術的話,腰痛腳痺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筆者替他檢查過後,發現他的問題其實很可能是由於長期坐姿不良,加上腰臀肌肉過度繃緊而引起,於是以手法治療舒鬆腰椎關節,再以按摩、伸展等方法替他放鬆有關的肌肉,第一次治療後,疼痛及麻痺已有明顯改善,直腿抬高測試也由原本欠佳的35度改善至正常範圍的75度,後來經過數次治療之後,經已臨床康復。
筆者也有囑咐患者平日應多加注意日常生活姿勢,並多做運動,改善體能,避免疼痛再次復發。至於他的MRI片,其實從來我也沒有看過,反正我不認同他有照MRI的必要,即使看了也不會對治療有幫助。治療師著重看的,應該是患者本人,而不是片子。
其實,筆者並不反對任何必要的放射診斷及手術,但建議患者作決定前,必先問清楚醫生或治療師是否必需及了解相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