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故名思義是發生在口腔部位內的惡性腫瘤,位置包括嘴唇、頰黏膜、牙齒、舌頭下方的口腔底部、前3分2的舌頭、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牙齦及臼齒後方。當中9成屬於鱗狀細胞癌( squamous-cell carcinoma),而鱗狀細胞就是人體的皮膚或器官表皮中一種常見的細胞類型。
口腔癌根據「TNM系統」來分期數,包括:
它一共分為5個期數,由第0期至第4期,而每個期數的存活率均有不同。
期數 | 出現位置 | 存活率 (以5年計)* |
第0期(原位癌腫瘤) | 病變腫瘤局限於口腔黏膜上皮 | 約83.2% |
第1期 |
| 約76.9% |
第2期 |
| 約67.7% |
第3期 |
| 約54.9% |
第4期 |
| 33.3% |
患上口腔癌主要是因為口腔長期受到刺激,而導致細胞變異,成因可分4大類:
長期吸煙、過量喝酒或咀嚼檳榔,都會引致口腔癌。因為香煙裏的尼古丁及焦油,以及酒精與檳榔汁﹐都屬於化學刺激物。
長期食用太熱或太辣的食物、過度太陽曝曬、配帶不當的假牙或牙套,而引致口腔組織長期受損和口腔衛生不佳,都可能引致口腔癌。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與口腔癌有密切關係。
自身免疫力、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失調或出現問題,均有機會導致口腔癌。
口腔癌常見的5種症狀包括什麼?
雖有口有異味的原因很多,包括牙周病、胃酸倒流等等,但由於它也是口腔癌的症狀之一,故此我們也不應忽視。
若口腔內出現超過2星期尚未癒合的黏膜潰爛,或口腔疼痛並有不明原因的出血,宜多加留意及盡早求醫。
我們應留意口腔內有否出現硬塊,有沒有痛感和口腔內黏膜有否出現顏色變白或紅色斑塊。同時,亦應注意舌頭的變化,例如其活動性有否受到限制。
若出現味覺遲鈍甚至失去味覺,舌頭半側感到麻痺,建議應立即求醫。
顎骨知覺異常或腫大,甚至牙齒無故鬆脫;顎下或頸部淋巴無故腫脹等症狀,建議應立即求醫。
其實大家在家也可以做些簡易檢查:
最初步的檢查是口腔黏膜檢查,即是醫生憑臨床觀察口腔與顎部頸部有否上文所提及的異常例如潰瘍、白、紅白或紅斑、腫脹等,亦會觸摸口腔與顎部頸部有否腫塊。若發現有任何懷疑或異常,醫生會進行下一步的檢驗,就是「鼻腔內視鏡甚至活組織切片化驗」。
一般而言,口腔癌如其他癌症一樣,治療方法有3種:手術切除,例如腫瘤廣泛性切除術、舌切除術、頸部淋巴結清術、上或下顎骨切除術,化療及電療。
至於,採用單獨治療方法,還是合併治療,則是憑醫生的臨床專業判斷及病人的病情,例如有否擴散或整體身體狀況作決定。至於治療成效,則取決於病人本身的病情嚴重性和身體狀況,以及手術的複雜程度。有些患者只需留醫數天;有些則需要長時間留院,甚至轉往深切治療部接受密切觀察。
各種治療方法亦有其副作用,包括:
除了以上所述,最長遠的副作用莫過於心理創傷,因為病人術後會有外觀、發音和飲食改變。
無可否認,在病人留院治療期間的護理十分重要,由於術後未能立即恢復正常飲食,故此需要護士在鼻胃喉或胃造口管注入營養液。同時,大多數醫生在手術期間亦會病人插入尿喉,傷口處亦可能插喉管以排走液體,喉管的護理和更換都要依靠護士去施行。
另外疼痛亦是術後常見的問題,護士會根據病人的疼痛程度,以及醫生的處方,去給予不同種類和份量的止痛藥。
口腔癌的復發大都發生在治療後半年至3年內,而其擴散速度快速,腫瘤可在數個月內以兩、三倍增大,因此我們絕不能輕視,若發現任何可疑的症狀,應立即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