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中國傳統自然療法之一,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配不同的「潤滑劑」,並運用相應的手法在體表進行反復刮拭,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等,稱為「出痧」變化,以達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的效果。
刮痧除了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症及美容保健,還適用於亞健康,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刮痧板通常是特製的,如水牛角類刮痧、玉石類刮痧板、砭石類刮痧板等。而刮痧時,需配以一定的介質,如潤膚霜、植物油、刮痧油等,作為潤滑劑。
通過體表刮痧能調節經絡與臟腑功能,可以達到治療面部皮膚、五官、五體以及情志失調的病症。通過經絡的傳導實現整體調節作用,不但可排泄體內毒素,還可以調節臟腑,增強經絡的整體調節功能。
例如刮拭下肢的足三里穴,除了可調治胃痛胃脹等脾胃疾病,還可以有防病強身的效果。
「痧」其實是指含有病理產物的血液,刮痧時刮痧板向下的壓力會使含有體內毒素的血液從通透性紊亂的毛細血管壁滲漏出來,存在於皮膚和肌肉之間就是我們所看到的 「痧」。
這些痧象有的為紅色、紫紅色,有的為暗青色,或青黑色的斑點。一般來說,健康、身體完全沒有毛病的人,刮拭後不會出痧。
處於亞健康狀態,或有潛伏病變的人刮拭後會出痧,於體內毒素積聚的部位刮痧,就會有痧出現。而刮痧後,痧消退的時間一般為5-7天,出痧的面積越大,顏色越深,痧斑消退的時間會越長。
保健刮痧一般不使用刮痧油,用刮痧板直接在皮膚上刮拭,也可隔衣刮拭,刮拭按壓力度較小,時間短,刮至皮膚微有熱感或皮膚微微發紅即可,不需刮出痧。每日均可進行,一般情況下可自行在家中操作。
而治療刮痧刮拭時間相對較長,必須先塗刮痧油保護皮膚,治療刮痧時,通過汗孔開泄和出痧,宣泄病氣。每次治療刮痧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出痧部位應待痧消退後,方可進行第2次治療。
林業欣中醫師
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
香港大學中醫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