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力加通道,英文原稱 Bollinger Band。當然,也有別稱由市場傳出,例如布林通道、布林線指標等。
起源自然少不了由名字說起,該工具源自美國投資專家布林格先生所發明,原理是根據統計學中的標準差設計出這種實用性強的技術指標。
保力加通道的定義是利用統計原理,計算出股價的標準差及其信賴的區間,然後再確定股價的波動範圍及未來走勢,利用波帶顯示股價的高低價位對應的安全區間,因此稱為保力加通道,相信布林格先生發明後都沒有想過會流傳至今,而且對預測後市的幫助頗大。
眾所周知,保力加通道的計算方式偏向複雜,特別是加入了統計學中的標準差概念,其中,牽涉到中軌線(MB)、上軌線(UP)和下軌線(DN)的計算,而且根據選用週期不同,得出的結果及趨勢會非常不同。
具體而言,計算方面,中軌線通常為 20 天平均線,首先計出過去 20 日收巿價的標準差,通常再乘 2 得出 2 倍標準差,上軌線為 20 天平均線加 2 倍標準差, 下軌線則為 20 天平均線減 2 倍標準差。
下軌線為支撐線、上軌線為阻力線、中軌線為中界限,且保力加通道的寬度可以隨著股價的變化而自動調整位置,可見變化之靈活及順勢,因此破具備通道性質,又增強了通道寬度變化的特點。
對於保力加通道的收窄或擴大,正確的解讀如下:
收窄,有兩種情況,一是經過大幅拉升的收窄,二是經過長時間的下跌後收窄。收窄的意義在於等待觀望。若在持倉的情況下,無論拉升或下跌,都應該減少持倉。
對於交易決定的話,有一點需要在收窄的情況時留意,就是價格,意思是技術形態有機會出現假突破,記得等待方向明確、保力加通道擴寬,才再次介入。
擴大,一般反映經過長時間的低位盤整,向上突破。擴大的意義在於及時跟進。
若要最簡單的總結,價格上穿保力加通道中軌線,視為買入時機,價格下穿保力加通道中軌線,視為賣出時機。
優點
缺點
萬賢認為,保力加通道的正確用法分為兩種:
第一種,萬賢以2024年2月12日收市的Wolfspeed為例,預示著強勢的中長期變弱趨勢展現,如下圖所示,當2024年1月3日的大陰燭跌穿中軌線但並沒有向底軌線進行繼續下行,然而,短期內有所向上反彈,但沒有上穿中軌線,反彈不久後便繼續呈向下態勢。
第二種,萬賢以2024年2月12日收市的MicroStrategy為例,預示著弱勢的中長期變強趨勢展現,當K線從保力加道道下軌線開始向上運行,燭身體積變小並上穿中軌線,如下圖2024年2月7日所示。
萬賢再以2024年2月12日收市的MicroStrategy為例,除了從保力加通道分析得知弱勢的中長期變強趨勢展現,陽燭體積變小並升穿中軌線。若我們再配合動量指標(MI),不難發現,動量指數亦是當日迅速提升,通過計算股價波動的速度,得出股價進入強勢。
萬賢再以Wolfspeed為例,2024年1月3日的大陰燭跌穿中軌線但並沒有向底軌線進行繼續下行。然而,短期內有所向上反彈,但沒有上穿中軌線,反彈不久後便繼續呈向下態勢,預示強勢的中長期變弱趨勢展現。若配合RSI指標看,其實早在保力加通道出現信號之前,RSI已經提早有所拐點,因此兩者的配合能夠令中長線的轉變趨勢更加明顯,可見搭配不同的技術指標工具,能提升投資上的預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