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頸源性頭痛是由頸椎或頸部肌肉等軟組織問題所引致的一種頭痛分類。頸源性頭痛可算是筆者在臨床工作時最經常遇到,亦是唯一一種能夠以物理治療方式處理的頭痛。
有調查顯示,頸源性頭痛影響著2.2%的人口(若以香港7百多萬人口計算,即大概16萬人患有頸源性頭痛問題)。不過由於很多人對頸源性頭痛的認識不深,或會岀現誤診、漏診個案。筆者估計實際患者人數或有可能遠多於16萬人。
雖然頸源性頭痛的成因可以有很多種,但常見是由於頸椎活動不暢,或者頸部肌肉過緊,特別是當上頸椎岀現問題的話,有可能壓迫或刺激到位於頸椎第二、三節旁邊的神經或血管,形成頭痛。
頸源性頭痛的平均發作年齡約為四十多歲。這個年齡層的人士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頸椎毛病,或者開始有頸椎關節勞損、退化問題,頸椎關節僵硬,轉動時會有磨擦聲響。
另外,長期伏案工作、姿勢不良,經常低頭用手機、駝背或有脊柱側彎的人士,或會比較容易岀現相關症狀。
患者通常會感到單側頭痛,痛處多由後枕延伸至顳部(耳朵對上)、前額或眼框。症狀常在頭頸扭轉﹐傾斜或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加劇。頸部活動範圍變小,伴有肩頸肌肉疼痛繃緊及關節僵硬。有部分患者亦會岀現視力模糊、噁心、頭暈、四肢無力等症狀。
替患者檢查時,頸部向患側旋轉、側彎頸部動作受限且會感到頭痛加重。患側頸部肌肉有壓痛點,在按壓的時候,頭痛亦會有所加劇。
很多人在頭痛時都可能會自行服用止痛藥止痛,但有時即使服藥過後,頭痛依然持續。
若然頭痛經常發作,建議患者盡早求醫。經醫生排除其他嚴重內科問題後,若果符合頸源性頭痛的診斷標準,建議轉介物理治療師處理。不少患者經過手法治療、按摩及伸展之後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患者的症狀跟頸椎有莫大關係,但其頸椎結構在X光檢查中不一定有明顯問題。因此放射診斷如X光、磁力共振、電腦掃描等,均不能用以確診頸源性頭痛。不過,放射診斷結果則有助排除其他問題的可能性。
筆者曾經有一位客人Miss M罹患頭痛十多年,每天都生活在頭痛當中,不能集中精神工作,日常生活更是大受影響,情況嚴重的時候,她每隔兩、三天頭痛便會痛得特別厲害,為她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害得她當年前要提前退休。
可惜的是即使退休後,Miss M的頭痛情況也得不到改善。在一次替她治療因車禍而引致的頸椎揮鞭性受傷時,筆者發現她有頗嚴重的脊柱側彎情況,整條脊椎從後面看去呈「S形」狀,而且左右兩邊高低不平,由腰椎至胸椎都歪歪斜斜的,而且影響及上頸椎。
在替Miss M按壓左側頸部肌肉的時候,除頸痛以外,她同時感到經常困擾著她的頭痛同時加劇,整體情況符合「頸源性」的表現。
經過四次手法治療之後,Miss M的頸部疼痛及活動障礙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同時罹患多年的頭痛也隨着頸椎問題好轉而逐漸消失了。在往後的幾年間,雖然Miss M的頭痛間中仍有岀現,但與先前的嚴重程度已是天壤之別,生活也回復正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