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是位於眼球壁最內層的一片透明薄膜,厚度約0.08至0.3毫米,佈滿感光細胞組織。它的作用像是相機的菲林,將接收到的光線和影像轉化成神經信號,再傳送到大腦,協助影像成型。
視網膜脫落(英文:Retinal Detachment)是一種可引致永久視障的嚴重眼疾,當視網膜出現小孔破裂,令水樣的玻璃體通過裂孔進入視網膜空間,令視網膜與眼球背部分離,導致視網膜脫落。被分離的視網膜在失去血液和營養供應下,會退化和引致視力受損,甚至永久視障。
視網膜脫落大多屬於原發性,由於視網膜外圍退化或變薄,同時玻璃體又出現退化或液化,當玻璃體突然收縮,拉扯視網膜退化的位置,便會令視網膜出現裂縫。液化的玻璃體便有機會從裂縫流入,令視網膜脫落。除此以外,眼睛受傷、糖尿病上眼、腫瘤或眼底發炎等,都有機會令視網膜脫落。
視網膜脫落多發生於40至80歲的人士,隨年紀增長,機能組織退化,加上深度近視(600度或以上)會使視網膜變薄,增加視網膜脫落的風險。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眼科中心的數據顯示,香港有20%至30%的視網膜脫落患者是深度近視。一般人患視網膜脫落的比例為1:300, 而近視患者的患病風險就增加至1:20。
除此以外,其他高危因素包括: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眼科中心的數據顯示,香港有超過70萬糖尿病人,而糖尿病人患有眼病的機會比正常人高,如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為普遍。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至今仍未有明確成因,但醫學界認為因體內血糖長期過高,造成血管內壁損害,令血流減慢並阻塞血管,引致視網膜缺血和缺氧。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如果血糖控制不穩,就會發生一連串眼底病變,出現微血管瘤、糖尿黃斑水腫、視網膜新生血管、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等眼疾。
早期視網膜脫落可能沒有任何症狀,隨時間增長會出現以下情況:
飛蚊症患者眼前會出現半透明黑色物隨着目光飄來飄去,但如果飛蚊徵狀突然增加,或眼前出現閃光,則有可能是視網膜裂脫落的先兆。到後期,如果視網膜完全脫離,視力只能感應到光暗,甚至永久視障。
醫生會放大患者瞳孔,進行眼底檢查,檢查的範圍包括:視網膜脫落的位置及範圍、視網膜裂縫的位置、黃斑點是否已脫落等,亦會檢查另一隻眼有否出現視網膜退化。
如果發現視網膜只出現裂痕或小洞,可利用激光治療把裂孔包圍,將視網膜固定,防止進一步脫落。 激光治療可在診所內進行,毋須入院。
如果視網膜已脫落,便要進行眼科手術,封閉所有視網膜破孔,釋放視網膜下積聚之液體,令已脫離的視網膜回復原位。手術包括:
醫生會根據脫落範圍、裂孔大小、數目、位置、形態、變性區域、病情發展等因素決定進行哪一款手術。手術通常需全身麻醉,成功率達90%。
在進行手術前,患者應該多臥床休息,避免擴大視網膜脫落的範圍。手術後,患者應繼續臥床休息,避免彎腰、俯首、碰撞或揉擦眼部或拿重物。
如果患者接受了眼內氣體填充術,需要在手術後一段時間內保持特定的頭部姿勢,防止視網膜再次脫落,而且康復期內不能乘坐飛機;視乎眼內氣體的種類,康復期由三個星期到三個月不等,並需依時覆診跟進康復進度。
除此以外,在康復期間亦應依時使用醫生處方的藥物,多吃水果、蔬菜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以防便秘,更要注意飲食,避免酒和刺激性的食物,洗頭時亦要避免污水入眼。
患者通常會在治療後幾個星期至幾個月內逐漸恢復視力,視力能否回復正常取決於視網膜黃斑區是否受影響。視網膜脫落時間愈長,或有纖維組織生長,則更難令視力恢復如常。如果第一次手術失敗,亦有機會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增加恢復難度。
深近視人士較容易患上視網膜脫落,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患上近視,亦要注意以下事項,預防視網膜脫落:
如果發現病徵,例如出現的飛蚊和閃光,應及早向眼科醫生求診。
小朋友的視力直接影響未來發展!
如上述提及,香港有 20% – 30% 的視網膜脫落患者是深度近視。不想小朋友大個視力受影響?盡早留意小朋友的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