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是身體中其中一個樞紐關節,在一個平面上屈曲伸直,但也別忘了膝蓋頂部有一顆髕骨(即著名的「菠蘿蓋」),它不只上下滑動,更可以向左右以及上旋下旋等不同方向,活動幅度比我們想像中大得多。
髕股關節綜合症的出現是由於股骨末端的股骨溝與髕骨底部的滑動軌跡岀了問題(即脱了軌),關節面的壓力分佈因而變得不平均,受壓過多的軟骨便有可能因過度磨擦而受損,造成不適。如果及早發現這種情況,處理好受壓不均的問題,關節軟骨便不會被磨蝕;處理不好的話,隨時造成永久的軟骨損傷,以及退化性膝關節炎,到時便「手尾長」了!
有趣的一點,有時候髕股關節綜合症會被誤以為是髕骨肌腱炎 (Patellar tendinitis) ,那是膝蓋前方的肌腱發炎,同樣也是前膝痛。其中一個小分別可以是上或是落樓梯時痛。
髕骨肌腱炎多數在上樓梯時痛,痛來自有阻力地伸展大腿對肌腱造成壓力;髕股關節綜合症則在下樓梯時比較痛,下樓梯時股骨前衝較易壓向髕骨。所以最入門的小測試可以用上落樓梯來分辨。
如果真的得了髕股關節綜合症,要怎麼做?第一步,就是暫停跳躍類型的運動。初期的時候,跑步、跳繩等高撞擊性運動會對受傷的膝軟骨造成刺激,這時候可以先選擇一些低撞擊性運動,例如游泳 (伸直膝關節踢水)、踏單車、走路、瑜伽等等。
停止活動後,患者應盡早接受治療。髕股關節綜合症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手術、休息、以及物理治療等等。其中以物理治療為最常見的治療首選。
物理治療師透過超聲波、電療、針灸等方式為患者消炎止痛。
物理治療師會透過肌耐貼布,即時把髕骨位置修正,以達致減低不良磨擦產生的炎症。亦會透過伸展或肌肉放鬆法等,改善四頭肌繃緊組織的柔軟度,以減低肌肉對髕骨造成的壓力。
物理治療師可因應個別患者的情況,以矯形鞋墊改善扁平足及足部前旋的情況。
針對髕股關節綜合症,股內斜肌(VMO)及臀部肌肉,例如淺蹲、橫移步等訓練,可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
病向淺中醫,當大家發現自己的膝蓋有不正常的疼痛時,就應盡快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重拾無痛活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