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由過濾性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病毒令肝臟發炎,導致大量肝細胞死亡。根據不同的病原,肝炎共分為6種。在香港,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較為常見,而丁型、庚型肝炎則較罕見。
一般由病毒引起肝炎都是急性肝炎,而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有機會演變成慢性肝炎,成為長期帶菌者。
閱肝引述醫管局的數據顯示,本港每年有超過1,100名男性及400名女性死於肝癌,大部分是由乙肝病毒引致。在乙肝患者當中,有25%早死於併發症或後遺症。而其它類型的肝炎也有致命可能,比如說患有戊肝的孕婦死亡率就高達3成。
肝炎病毒是會傳染的,不同類型的肝炎由不同的傳播途徑引起:
傳播途徑 | |
甲型 | 不潔淨的食物和食水、貝殼類海產及未經煮熟的食物 |
乙型 | 母嬰感染是傳播乙型肝炎的主要途徑。另外,帶菌者的血液及體液,如共用鬚刨或牙刷、共用針筒、性接觸等,並不會從一般社交接觸如擁抱感染 |
丙型 | 共用針筒吸毒、 性接觸 |
丁型 | 帶菌者的血液及體液,如使用未經消毒或受污染的針咀穿耳或紋身、共用鬚刨或牙刷、性接觸等 |
戊型 | 帶菌者的糞便污染的食物或水源、進食未經煮熟的肉類、未煮沸的食水,或由孕婦傳給胎兒 |
庚型 | 血液和體液 |
除此以外,以下因素亦會引起急性肝炎:
大部份肝炎患者沒有明顯病徵,不同種類肝炎的症狀和潛伏期如下:
症狀 | 潛伏期 | |
甲型 |
| 2至6星期 |
乙型 | 6星期至6個月 | |
丙型 |
| 15至60天,平均40天 |
戊型 | ||
丁型 |
| / |
庚型 |
由於不同類型的肝炎病毒病徵十分相似, 所以安全起見,還是應到醫院接受徹底的血液檢查確定病毒種類,以便安排後續治療。
正如以上所說,大部分肝炎患者並無明顯徵兆及症狀,所以需透過醫學檢測診斷出來。醫生主要透過血液檢驗,測試血液中的病毒抗原或抗體含量,診斷出是否帶有肝炎病毒及病毒類別。
除此以外,醫生可能會透過肝功能測試作初步檢驗,再透過肝臟活組織切片檢查或肝臟超聲波觀察受影響部份和發炎的情況,同時診斷出有沒有腫瘤。
如血液測試檢驗結果顯示對甲、乙型肝炎抗體和表面抗原均呈陰性,除了代表未有患上甲、乙型肝炎外,也代表身體缺乏針對這兩類肝炎的免疫力,應盡快接種相關疫苗。
在血液測試報告中,會出現AST/SGOT和ALT/SGPT兩個肝功能指數,也就是肝臟發炎的指標。當肝藏出現炎症時,AST/SGOT或ALT/SGPT的含量會上升。如果AST或ALT維持在正常水平內,則代表肝功能正常:
正常水平(單元) | |
AST/SGOT | 5-40 |
ALT/SGPT | 7-56 |
如果高於正常水平,則可能患上肝臟疾病、心肌梗塞、肌肉發炎或溶血等。
丁型和庚型肝炎暫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其他肝炎的治療方法如下:
治療方法 | |
甲型 | 沒有特定治療方法,可透過休息、多飲水、戒酒、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等方法自癒。痊癒後,患者可終生免疫 |
乙型 | 服用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的複製和生長,以紓緩症狀 |
丙型 | 服用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的複製和生長,戒酒和定期檢查肝臟 |
戊型 | 接受3至6週的支援性治療及休息 |
一旦被診斷患上肝炎,應多注意日常生活健康,戒酒戒煙酒,保持均衡飲食、定期做運動和有充份的休息,保持肝臟健康,亦宜避免服用未經醫生處方的藥物,以免損害肝臟。
急性肝炎一般維持數星期,約1%的急性甲型或乙型肝炎患者會出現嚴重發炎,引致肝衰竭,嚴重者更會導致腦部功能受損,甚至死亡。
部份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亦會演變成終生帶菌者,引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而甲型及戊型肝炎患者則不會變成帶病毒者。
約有90%乙型肝炎的帶菌母親會把病毒傳給胎兒,當中70至90%受感染的嬰兒會成為長期帶菌者。因此,香港政府由1988年起為6歲以下兒童免費提供乙型肝炎疫苗接種,整個接種程序共有3劑疫苗,可到母嬰健康院接種。除此以外,市面上亦有甲型肝炎疫苗,一共2劑,詳情可向醫生查詢。
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衛生,也有助減低感染的風險:
想預防身患危疾帶嚟嘅生計問題,大家可以投保危疾保險,保障你同家人嘅日常生治開支;但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其實大家除咗要買定危疾之外,都應該定期做身體檢查,除低患上危疾嘅風險!
唔少人覺得,只有年紀愈大先會有更大嘅健康風險,所以年輕人並唔需要做身體檢查;亦都有人認為,身體檢查套餐越貴,檢查項目就愈齊全,質素亦會較好。對於上述種種問題,Bowtie 首席醫務總監廖永熙醫生(Jacky Lio)為大家解答以上迷思之外,都會講解不同健康相關資訊,從而了解身體檢查如何幫助大家減低患上危疾嘅風險!
想知道如何選擇合適嘅身體檢查,從而及早預防糖尿病、中風及心臟病等危疾?按此獲取連結收看由廖永熙醫生主講嘅免費網上健康講座,及早認識身體檢查對於預防危疾嘅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