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症(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縮寫:SLE)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系統慢性疾病,分為不同類別,當中最嚴重而絕大部分均屬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症,因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產生抗體攻擊細胞和組織包括肺、腎、肝、神經系統等,導致出現發炎反應及組織損害,嚴重可致命。據統計,每 10 萬名香港人中,約有 60 人患有此症病,患者大多為 15 至 30 歲的女性,而男性患者比例僅佔約十分之一。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紅斑狼瘡症患者的存活率較低,5 年存活率僅為 50%。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即使患者的症狀輕微,亦能夠及早診斷,且盡早接受治療;用於控制病情的藥物或治療方法亦越見發展進步,因此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存活率,現時紅斑狼瘡症患者的 5 年存活率為 95%,10 年存活率則 90%,而15 年的則為 85%。
由於每個紅斑狼瘡症患者受影響的器官有所不同,出現的症狀亦有所不同,有些比較嚴重而急性;有些則比較輕微而慢性;有些只會短暫出現;有些則持續出現。以下為此症常見的症狀:
患者的發病原因是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失調所致,免疫系統不正常地產生過多抗體,並對自身的細胞進行攻擊,最終除了皮膚之外,身體其他不同的器官組織都有機會發生慢性炎症。另外,以下不同因素亦有機會增加患上紅斑狼瘡症的風險:
10% 至 15% 的患者有直系親屬亦患有此症(直系親屬指有直接血緣或婚姻關係的人如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等。)
亞洲及非洲人比白人機會率為高
女性賀爾蒙與紅斑狼瘡症息息相關,故此正值生育年齡、懷孕或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的女性發病率和惡化機會亦較高。
有指吸煙、病毒或細菌感染、接觸化學物質、長期接觸紫外線或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如抗血壓藥物 (hydralazine)、抗精神病藥物 (chlorpromazine) 或肺結核藥物,亦會增加患上紅斑狼瘡症的風險。
由於紅斑狼瘡症的症狀十分廣泛亦因人而異,醫生會用綜合性的方法診斷此症,包括臨床檢查判斷、抽血檢驗和抽取組織化驗。根據 2012 年診斷紅斑狼瘡症的指引,若病人符合下列病徵中 4 項或以上,而其中臨床病徵和抽血檢驗中,必需各自有至少 1 項呈陽性;或在腎臟組織抽針確診腎炎和抗核抗體 (ANA) 或抗雙鏈 DNA (Anti-dsDNA) 呈陽性,該病人即歸類為紅斑狼瘡症患者:
目前紅斑狼瘡症尚未可以根治,主要治療方法是用以紓緩症狀的藥物,醫生會按病人被侵害的器官部位及嚴重程度去選用藥物,藉此控制病情;或以輔助性的物理治療去紓緩如關節炎所引起的痛楚。
醫療保險(包括自願醫保計劃)主要針對住院治療提供實報實銷的保障,但面對長期疾病,包括紅斑狼瘡症,患者未必需要長期住院,反而需要長期服食藥物以控制病情,醫療保險就未必可以為其非住院的醫療費用提供太大的幫助。
加上,如果紅斑狼瘡症的患者情況太嚴重,可能會影響生活及工作等,醫療保險同樣無法為生活費提供支援。
反之危疾保險為受保人提供一筆過賠償,而受保人可以隨意使用賠款,包括支付藥物、生活費用、房租等,更有效保障長期病患者(如紅斑狼瘡症患者)。
當然,不是所有市面上的危疾產品也保障紅斑狼瘡症,大家也要留意危疾保單上的「受保危疾」。
如果受保人患上的紅斑狼瘡症屬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即涉及腎臟,由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或第六級的「紅斑狼瘡」:
Bowtie 危疾保就會為患者提供一筆過的保障。
紅斑狼瘡症患者飲食應盡量清淡,並保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和全殼類食物,避免攝取過量鹽及糖;由於紅斑狼瘡症患者需要服用大劑量及大量類固醇,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因此要增加鈣質及維他命 D 的吸收。
從前因醫學界對紅斑狼瘡症仍束手無策,大多醫生不建議患者懷孕生育。
現今醫學發達,一般來說,醫生會視乎「病情持續穩定半年或以上」為可考慮生育的第一大原則,經過風濕科醫生、婦產科醫生及病人緊密溝通及協調下,臨床上還是有許多成功懷孕的紅斑狼瘡症媽媽,安全誕下子女,而且此症的遺傳性較一般人想像為低,機率僅約 7%。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表示,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紅斑狼瘡症)只要以往沒有出現過疫苗接種問題,仍可以接種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