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足部問題,令足部出現細菌感染、壞疽及潰瘍1。
由於糖尿病會影響血液循環和免疫系統,使身體的自身癒合能力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 糖尿病可能會損害身體任何部位的感覺神經(又稱為「糖尿病性神經病變」),而腳和腿部的神經最常受到影響。當足部的神經和血管受到損害時,會導致腳部麻木、刺痛、疼痛或感覺喪失2。
糖尿腳的主要成因有 2 種,就是神經系統病變和足部缺血。
體內長期高血糖會傷害到患者的神經系統,引起神經系統病變,令足部的感覺神經異常或肢體末梢的腳趾、手指感覺遲鈍、足趾變形和皮膚乾燥;這些地方若有傷口流血或皮膚潰爛,患者亦不易察覺,容易出現嚴重的感染問題。
糖尿病會引起血管結構性退變,破壞足部的血液循環,從而阻礙足部損傷的復原,較易引起細菌感染1。
糖尿腳可分為 2 個種類3:
糖尿腳可分為數個階段,病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隨時間過去,患者走時會開始感到小腿疼痛,即間歇性跛行。若病情嚴重,下肢不動時也會感到痛楚,甚至腳部皮膚出現潰瘍、壞疽,這個時候就可能要進行手術。
根據傷口的深度與組織壞死的範圍,糖尿腳可分為 6 級4:
傷口分級 | 症狀 |
1級:皮膚目前無潰瘍 | 有發生潰瘍的高危因素,如患者局部皮膚浮腫、足部出現麻痺、感覺遲鈍或感到疼痛,但皮膚無潰瘍。 |
2級:皮膚表面或皮下組織潰瘍 | 足部受力點,如足底及足背出現水泡、血泡或雞眼等症狀,同時足部出現表層潰瘍,但臨床上無感染。 |
3級:較深潰瘍,已侵入韌帶、肌腱、關節滑液囊或筋膜 | 足部出現反覆感染,形成組織發炎,如不及時控制,感染會沿患者肌間蔓延,加重傷口感染。 |
4級:深層潰瘍,伴有骨髓炎及膿腫 | 足肌腱韌帶組織已發生破潰,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增多,不過骨質破壞還不是很明顯。 |
5級:局部性壞疽 | 骨質和骨關節因感染受到嚴重破壞,出現骨髓炎或生成假關節,趾、足跟或前足背出現壞疽。 |
6級:全足壞疽 | 腳大部分或全部受到感染及缺血,皮膚顏色變黑,可能會波及踝關節和小腿,只能截肢防止壞疽擴散。 |
糖尿病患者每天應該用數分鐘自我檢查足部,視力不佳人士可請親友代勞檢查,仔細觀察足部有沒有紅腫、局部壓痛、傷口、分泌物、起水泡或長老繭等,若有問題就應馬上求醫。
此外,接受由專業醫護人員進行的糖尿病併發症檢測、神經傳導速度的檢查、肌腱反射、保護性感覺及震動感測試等等,可以客觀地判斷是否有潛在的糖尿腳病變可能。
糖尿腳的治療方法視乎發病階段,發病初期的糖尿腳是治療的黃金期,可用非手術方式去治療;若患處傷口有嚴重感染或深層潰瘍,就可能需要進行手術。
控制血糖水平穩定是治療初期糖尿腳的關鍵,醫生會在潰瘍深層組織採樣,進行細菌培養,以選擇抗生素,患者服用經處方的抗生素便能控制細菌感染;皮膚表面的潰瘍可以用生理鹽水清洗、並用糖尿腳藥膏或保濕性敷料敷藥和包紥的方式治理1。
只要患者妥善護理傷口和控制血糖,糖尿腳大多能受控。在受感染階段,患者體內的血糖一般難以穩定,此時可以加上胰島素,待感染受控後才改回口服降血糖藥。如果胰島功能衰退,便要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可分為兩大類:
光以口服藥及糖尿腳藥膏不能治療較深入和慢性的潰瘍,需要進行手術治理,而足部血液循環受阻的問題亦較難治理。因此,長久不癒的潰瘍,不管是否出現細菌感染,一般都需要手術來除去壞死和受感染的組織,讓血液流通,控制皮膚受感染的範圍和程度。若組織持續供血不良,或感染情況不受控制,最後可能要進行截肢手術,以免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1。
良好的日常足部護理措施能保持足部健康,首先準備一套足部護理工具,包括趾甲鉗、趾甲銼、潤膚乳液、 和一面不易碎的手鏡。把您所需要的東西放在一起,可令您每天更容易進行以下足部護理程序:
飲食管理方面,應以控制血糖水平為主,遵從以下的飲食原則6:
糖尿足患者腳部的神經及血管會被高血糖破壞而令其腳部知覺異常,感覺不到痛楚;若是患上神經缺血性的糖尿足,患者則可能會感到神經刺痛1。
糖尿腳藥物可能會有副作用,包括頭痛、頭暈、面色蒼白、心跳加速、發抖、出冷汗、精神不集中、視力模糊、嘔心、嘔吐、疲倦及飢餓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