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癬常見於香港,是由真菌(黴菌,一種寄生性的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病,真菌最喜歡潮濕及溫暖的環境1。香港夏天天氣既潮濕又悶熱,正適合真菌溫床,是皮膚癬發病的旺季。皮膚的真菌能入侵表皮角質層、毛髮和指甲,引致各種癬病。真菌感染而引致的皮膚癬在通俗的想法上,就有如日常生活中物件「發霉」一樣。
在人體中常見的癬有以下幾種1,2:
足癬 | 俗稱「香港腳」,趾縫或腳掌患處出現水泡或皮膚乾裂脫落,十分痕癢。倘若抓傷,有機會演變成細菌性皮膚炎並含膿。 |
甲癬 | 俗稱「灰甲」,真菌侵蝕腳趾甲或手指甲,會令指甲變色、變形、加厚及變得脆弱易碎。 |
股癬 | 在腹股溝(大腿內側)內長出紅色環狀皮疹及有劇烈痕癢感。較常發生在肥胖、多汗男性。 |
體癬 | 俗稱「金錢癬」或「圓癬」,於身體部位(如臉、手臂或肩)出現一個或多個呈環狀紅色丘疹,痕癢非常。 |
花斑癬 | 俗稱「汗斑」,於背部、上胸、手臂及頸部出現淺色圓形糠狀皮屑斑,患處會感痕癢。 |
皮膚癬患者的皮膚一般會出現以下症狀2,3:
皮膚癬的傳播途徑包括3:
皮膚癬和濕疹在症狀上非常相似,但在病因,患處、傳染性及預防措施卻大有不同。
濕疹主要是患者接觸環境上的致敏源所誘發,他們大多自身有其他敏感情況,如哮喘、鼻敏感等遺傳性病因;而皮膚癬則備受環境因素影響,尤其是潮濕及悶熱的天氣、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或人等。另外,營養不良、個人衞生習慣不佳,如大汗後無盡快更換乾爽衣物、皮膚有損傷、免疫力下降,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均會增加皮膚癬風險4,5。
濕疹屬於慢性皮膚病,會間歇性地發作,受影響範圍可以是局部或大範圍;皮膚癬則屬於短暫及局部的皮膚感染,最常出現在較侷促的位置如腳趾縫、手指縫、腋下、股溝、大腿內側等5。
濕疹不具傳染性4;而皮膚癬則具傳染性3。
由於濕疹主要是免疫系統失調,因無法預防;大部分的皮膚癬則是環境感染導致,因此大多可以預防。
如懷疑自己患上皮膚癬,建議應盡早求醫,醫生會按臨床的專業判斷,而處方相對的藥物治療真菌感染。
輕微的皮膚癬可使用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醫生一般會處方外用藥膏,療程持續一至四周2。針對性的藥膏分為水劑和油劑,用時塗在患處,如皮膚呈乾裂時,可使用油劑,但對灰甲沒有效用。
若是頑固或嚴重的真菌感染,則需服用抗真菌口服藥物,以徹底根治,常用的是灰黃霉素 (griseofulvins),主要針對甲癬,或對外用藥膏無效的體癬。由於治療時間一般較長,所以患者必須有耐性,以及嚴謹遵從醫生指示完成整個療程。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既可促進痊癒,亦能夠減低復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