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愈來愈多研究說明使用傳統癌症指數並不準確,往往會造成「假陽性」效果,醫學界開始使用更有效追蹤癌症治療成效的新指標。
不同的腫瘤標記可對應不同種類的癌症監察,你可能聽過的腫瘤標記包括:
癌症指數能反映癌細胞有關的蛋白質濃度,但相關蛋白質在正常人體亦會在其他身體狀況影響下產生,從而影響癌症指數。以CA 125為例,CA 125上升也有機會是受到如懷孕、炎症、或婦產科疾病的其他身體狀況影響,導致指數讀數上升的現象。
因此,癌症指數上升並不代表有癌細胞出現,也有可能是健康細胞受到不同身體狀況影響。反之亦然,癌症指數沒有上升也不代表身體內沒有癌細胞。這使得癌症指數的參考價值大大減低。
現時不少體驗中心的防癌體檢項目也包括檢查癌症指數,可透過檢測血液或尿液中的腫瘤標記含量,得知指數高低。更多一般市民接觸到癌症指數讀數,但未必每個人都懂得正確閱讀。不論有沒有得癌症,癌症指數都應交由醫生解讀,市民不應自行解讀。以下是正確閱讀癌症指數的小貼士。
一般市民不需要將所有癌症指數納入為常規身體檢查項目,以免造成不必要恐慌。如有帶有癌症遺傳基因的高病發率人士,可根據醫生建議,定期檢查某類癌症指數作參考。當發現癌症指數持續上升時,應由醫生進一步鑑別診斷。
如癌症病人開始治療前已發現相關癌症指數上升,則可參考治療後的指數變化,用作初步評估癌症治療成效。但若癌症病人開始治療前的相關癌症指數沒有上升,治療後的指數變化則須配合相關檢查再解讀。部份癌症病人的癌症指數在治療前後也沒有上升,這樣癌症指數用於評估治療效果的參考意義就不大,必需由醫生配合其他檢查,來作治療成效追蹤及評估。
至於癌症康復者,康復後相關癌症指數上升的話,則應由醫生進一步評估復發可能性。單靠檢查癌症指數不足以確定復發,癌症康復者應配合其他影像醫學檢查,跟據醫生評斷癌症復發。
由於檢查測癌症指數有太多不足之處,給病人帶來負面心理影響。無論是篩檢或是監測癌症都不能作準,醫療界已漸漸不看重癌症指數參考。由於癌症與基因變異有關,若要更準確地追蹤癌症治療成效,可以透過追蹤治療前後的相關變異基因,從而了解癌症治療進程。
以肺腺癌為例,近5成的肺腺癌患者是與EGFR 基因變異有關,另外ROS1 變異或ALK 變異也是常見的肺腺癌致病基因。透過追蹤治療前後的相關肺腺癌變異基因,是目前更有效去判斷癌症治療成效的方法。
上圖顯示,共5成肺腺癌的病人帶有EGFR 、ROS1 或ALK 基因變異。(資料來源:Nature Genetics volume 52, pages177–186(2020))